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学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学案

ID:35480449

大小:68.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学案_第1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学案_第2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学案_第3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学案_第4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编制:山西省交城中学孟成审核:李静欣学时:1学时编号:「14【阶段特征】: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对内独裁,对外卖国,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此后,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中国革命陷入低潮。【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学习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与北伐战

2、争。【学习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一、基础巩固(自主完成,检查知识)(一)五四运动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发生条件(1)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阶级条件:知识分子和壬△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3、经过(1)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以北京为运动中心,以青年学生为主力,范围基本限于知识分子范围。(2)笫二阶段:1919年6月3日至6月28日,以上海为运动

3、中心,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4、成果: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与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5、性质:它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6、意义:(1)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屮的传播;(3)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屮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1)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2)思想基础:五四

4、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屮国进一步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相继建立。(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1)概况:上海,13名代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2)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成立党的中央机构。3、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燃一新。(三)国民大革命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条件:A.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但相继失利。中共认识

5、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屮共三大上决定与国民党合作。A.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失败后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与推动下,决定与共产党合作。(2)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4)实现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的召开。(5)历史意义:工农运动蓬勃展开,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迅速到來。2、大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1)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整编了国民革命军。(2)19

6、26年,北伐战争打响,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3)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3、大革命的失败。(1)1927年4月12B,蒋介石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2)1927年7月15H,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4、历史意义:(1)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大革命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扩大了挡在群众中的影响。(3)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式装。(4)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了

7、一次革命洗礼,为屮国革命继续前行奠定了基础。二、能力提升(展示交流,我最精彩)1、第1一2组:全面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异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8、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