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管理适应课改需要

改革教学管理适应课改需要

ID:35546454

大小:9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6

改革教学管理适应课改需要_第1页
改革教学管理适应课改需要_第2页
改革教学管理适应课改需要_第3页
资源描述:

《改革教学管理适应课改需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改革教学管理,适应课改需要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像的。因此,改革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反思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在我们学校教育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拜,成为分数的

2、奴隶。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结果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分数主义、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会被异化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  第二,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校章校制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学校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规章制度的制约。但是学校管理不能因此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目前不少学校变本加厉地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成

3、管教的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最为典型),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第三,以“权”3为本,权力至上。学校管理不能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成为无政府了,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行政权力至上或权力主义,却与教育主旨和使命相背离,也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权力至上必然滋生和助长长官意志,从而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师生的民主参与和学校的学术研究也因此没

4、有了立足之地。与权力至上一脉相通的另一现象是权威主义,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科书是权威,教参是权威,崇尚权威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斥退了教师的个性。学校需要权力,但这种权力只能服务于学校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的使命。偏离这一方向的任何权力都会摧残人、摧残精神和摧残文化。从校长角度来说,管理学校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精辟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而我们的学校管理最为缺乏的恰恰就是思想,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不崇尚学术的校园里,怎么可能有真正的

5、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呢?  可见,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当前,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  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新课程的推进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使其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所以要进行教学研究制度化的建设,以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1、科研结合,促进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坚持教育科研

6、源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学实践、坚持全员参与教育科研,以课改带科研,科研促课改。学校要求教师教科研并进,争做科研型教师,逐步形成教育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模式,2、信息化教学,营造良好教学研究氛围。提倡电子备课,推动学校向无纸化办公、信息化教学方向发展。通过有效地组织群体协作式备课,调动教师们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把个体备课、个体研究与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学会合作、乐于沟通,跨出学校的小圈子,走进联合教研的大舞台,在互相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中发挥群体效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管理机

7、构。学校成立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负责对新课程的实施进行指导、督查,实行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领导小组建立学习制度,每月领导小组成员轮流作课改专题演讲,共同学习课程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使每位领导小组成员走在课改的前列。2.实行三级培训制度。为持续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与业务水平,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培训制度。在培训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实行集中式通识培训、校本培训、即时培训相结合,请教研、科研专家做课改专题讲座、进行授课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组织骨干老师上示范课;开展针对一年级课改实

8、验的专题沙龙研讨活动。33.完善教师创优制度。为优化课堂教学,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培养一批科研型、专业型教师队伍,除对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有要求、有指标外,还要实行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制度,提出“内强素质,外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