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

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

ID:35644580

大小:3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06

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_第1页
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_第2页
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_第3页
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_第4页
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云南纪录片的类型与美学特征分析  摘要:至二十一世纪云南题材纪录片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通过分析各类云南纪录片代表作,考察云南记录片的起源,对各色云南纪录片进行分类,并对其美学特征归纳分析。  关键词:云南纪录片;起源;流派;类型;美学特征  走过了中国纪录片蓬勃发展的八十、九十年代,在摄制技术日臻完善的现代,中国各地区开始以纪录片为手段向国人甚至世界展现本土形象。在中国纪录片创作流派中,除了以重庆为中心诞生的“渝派”,以上海为中心诞生的“海派”,以少数民族题材为中心诞生的西部纪录片等

2、代表性流派,以云南为题材的纪录片逐渐独立于西部纪录片之外,开始全面化、系统化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自身的范式。  一、云南纪录片的起源  说起云南纪录片,便不得不提人类学(Anthropology)和民族志(Ethnography)研究。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作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26个少数民族的大聚居地和巨大的地质博物馆,云南于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充沛资源。云南纪录片的雏形便是少数民族题材的民族志影片。  中国人类学民族志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这个国难当头的艰苦岁月中学者们颠沛流离,而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类学民族学又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科”

3、而被取消,因此学术没有独立研究的平台,同时几乎完全断绝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又加之当时完全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主导,学者们只能积极投身于由中央政府组织的“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活动中。  2007年12月21日《中国民族报》在一篇题为《光影记忆中的少数民族社会》报导中,对《中国民族志电影》作了这样的评述:“新中国成立伊始,为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毛泽东亲自倡议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其间,作为一种记录手段,电影首次在中国被大规模地运用到田野调查中。这次拍摄工作是由中央政府推动的,有大批民族学者专家、摄影专家和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参加。其规模之

4、大、范围之广、时间之久、中央及基层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之强,在国际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从1946年至195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八一制片厂合作组织,历时8年的“民族大调查”,通过电影记录手段,直接参与到民族调查的田野实践中,对全国16个少数民族共拍摄21部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这批具有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鲜明特色的电影,开创了中国民族志纪录电影的新片种,而在这一批光影记录中,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云南的少数民族。  生于云南大理白族家庭的杨光海先生,可以称之为中国民族志电影拍摄第一人,同时也是云南纪录片的先驱人物。20世纪50年代伊始,以他为中心的摄制组拍摄了大量云南

5、的少数民族。即摄于云南省西盟佤族的《佤族》影志(1957);摄于滇南边陲国境线上的哀牢山原始密林中的《苦聪人》(1959);摄于滇西北边陲与缅甸接壤处贡山县的《独龙族》(1960);摄于云南宁蒗先永宁区纳西族聚居地而得的《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1965);与前者做对比摄于丽江的《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1966);摄于云南基诺山基诺族的三部民族影志:《基诺族》《基诺族大房子》《基诺族婚姻》(1981)。拍摄反映有关大理白族传统文化艺术习俗的《白族》系列影片(1990)。  同时期还有被称为云南影视人类学奠基者之一的谭碧波先生,由他执笔,撰写了《边疆民族纪实》

6、的脚本,这便是第一个民族志电影脚本。谭碧波先生负责组织拍摄并撰写文学脚本的云南题材民族志影片也不在少数,包括《佤族》《景颇族》《独龙族》《西双版纳农奴社会》等,还有选材自云南各民族富有特色的内容,如景颇族的目脑节,独龙族的狩猎等等,综合成的一部片子《云南边疆民族纪实》。  “人类学”的概念本世纪初就已传入中国,直至1985年,当时担任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埃森?巴列克西教授(AsenBalikci)来访中国,才使得“人类学纪录片”该片种概念被国人所知。2003年3月,云南昆明举办首届“云南人类学影像展”展映交流活动。展映提出云南以生态环

7、境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著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关注本土化的主题,试图通过视觉作品的展示促进人们对本土文化价值的思考。通过展会的主题和参加展映的优秀纪录片如郝跃骏的《山洞里的村庄》(1995-1996)《最后的马帮》(2000),蒋樾的《彼岸》(1995)等,我们可以看出50年代,云南的纪录片缘起于人类学民族志的学科研究,于90年代逐步走向本土人文的思考,而在21世纪伴随着电视纪实栏目的发展,云南纪录片出于彰显云南民族符号,运用影像表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等多种目的走向全面化和纵深化。  二、云南纪录片的主要类型  20世纪80年代至新世

8、纪之初,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