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江苏省初中数学论文】 对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 的研究与思考

【年江苏省初中数学论文】 对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 的研究与思考

ID:35669989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09

【年江苏省初中数学论文】 对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 的研究与思考_第1页
【年江苏省初中数学论文】 对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 的研究与思考_第2页
【年江苏省初中数学论文】 对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 的研究与思考_第3页
【年江苏省初中数学论文】 对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 的研究与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年江苏省初中数学论文】 对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 的研究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的研究与思考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便派生出这样一个概念“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动手”不仅是数学思维的一种辅助和补充,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这个角度出发,“课堂有效动手率”也应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动手率”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个体动手学习(“数学实验操作:对数学问题数学关系的实践性发现、探究以及验证等”和“动手解题”等)所用的时间与一个课堂教学时间(一般指45分钟)的比值(这个比值用T来表示;其中TC1表

2、示男生实验操作的数据;TC0表示女生实验操作的数据;TT1表示男生动手解题的数据,TT0表示女生动手解题的数据;T=(TC1+TC0+TT1+TT0)/4和学生动手学习群体与整个班级学生的比值(这个比值用S来表示)。把两个量综合起来考虑即为:“课堂实际动手率(用Y来表示)”。对于“课堂实际动手率”,我们用式子:Y=S*T来计算。所谓“有效”是指“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动手方式与方法”。一、两点实况(研究的基本情况)1.研究的方法这个研究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展开的。虽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会有些困难,但这并

3、不意味着实验缺乏科学性。我用两种方式来进行统计:①在每次听课之前,我总是在上课老师进入课堂之前先进入教室,跟学生们简洁地明确:大约地统计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动手时间,课后填写在我发给的一张小纸条上(见表1)。(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尽量使课堂保持在原生态中,避免上课教师带有的某些刻意成分。)②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一方面选定某个单位群体为集中注意对象(如某一组学生、某一处学生、某几个学生等),记录好他们的动手情况;另一方面我也在某一处适合的时段内记录出全班整体的动手情况。(这样听课可能感觉很累人,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点。但当你习惯了以后,就会很自然地记录下相关的数据

4、,而且会越来越精确。)学生姓名性别实验动手的时间动手解题的时间本课的内容你感觉学得怎么样?约(分钟)约(分钟)(表1)2.研究数据的处理本研究开始一年多,共积累了25组数据(25节课),由于篇幅的限制,现将其中的10组列(既有“实验动手数据”的、又有“动手解答数据”的;这些课都上的新课。)出来(见表二)。班级编号实验动手数据动手解答数据TSY1TC1(0.11)TC0(0.13)TT1(0.42)TT0(0.44)0.280.910.2552TC1(0.16)TC0(0.20)TT1(0.20)TT0(0.20)0.210.890.1873TC1(0

5、.09)TC0(0.13)TT1(0.27)TT0(0.36)0.210.900.1894TC1(0.13)TC0(0.15)TT1(0.40)TT0(0.44)0.280.950.2665TC1(0.18)TC0(0.20)TT1(0.36)TT0(0.28)0.280.980.2746TC1(0.22)TC0(0.26)TT1(0.46)TT0(0.46)0.350.980.3437TC1(0.18)TC0(0.18)TT1(0.53)TT0(0.58)0.371.000.3708TC1(0.07)TC0(0.11)TT1(0.20)TT0(0.

6、24)0.160.820.1319TC1(0.04)TC0(0.11)TT1(0.18)TT0(0.18)0.130.780.10110TC1(0.18)TC0(0.24)TT1(0.33)TT0(0.27)0.260.980.255(表二)(以上数据除Y的值精确到千分位外均精确到百分位。其中第6、7组数据为本市一重点初中的两个班级的开示范课时的;第10组数据是我校一实验班级的;其余的均为校级公开课的。)二、两点分析(现象的经验观察)1.对动手率公式的说明因为男生与女生、数学实验操作与动手解题的情况的不同,所以确定用TC1、、TT1、TT0四个量来考

7、虑(四个量的取得主要根据表一中的数据)。之所以采用(TC1+TC0+TT1+TT0)/4来计算T,是要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反映出整个班级的情况。因为这些都上的是新课,教师讲授的时间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学生动手学习数据T普遍较低。当然仅用这个值来衡量课堂是否有效是不够的,所以又另外设置了一个参数S(这个数据主要根据教师的观察)。最后把学生自己认为的情况(T值)与教师认为的情况(S值)综合起来考虑,就是“课堂实际动手率(Y值)”。因为每一课都是用这个标准来计算,所以基本是公平的。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从表二中我们不难看出:TC1、TT1普遍低于TC0、TT0

8、,如果把Y值按照男女生分开算,同样可以得到Y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