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精选

河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精选

ID:35910854

大小:2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3

河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精选_第1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精选_第2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精选_第3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精选_第4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真题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题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1.(2018·恩施中考)“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变法图强2.(2018·河南模拟)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国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舶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漫画()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罪恶行径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C.

2、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阻碍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3.(2018·苏州中考)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A.产生B.初步发展C.黄金时代D.衰落4.(2018·驻马店模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图中“黄金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5A.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工业B.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C.国内封建势力遭到打击D.五四运动激发民众投资热情5.(2

3、018·洛阳二模)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黄河)以北,万不得一。”这段话反映了近代工业()A.整体水平落后B.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C.地区分布不平衡D.行业分布不平衡6.(2018·北京中考)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时间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汽车有轨电车1889年5449110001926年146000034593936922A.等级观念的消失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民族工业的发展D.交通

4、工具的近代化7.(2018·咸宁中考)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A.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B.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C.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D.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58.(2018·贵阳中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下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男子之间的称呼改用“先生”或“君”。这表明()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传统习俗被彻底打破C.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D.盲目崇尚西方文明9.(201

5、9·改编题)一九○一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一九○三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一九○五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A.社会习俗B.教育C.新闻出版D.电影娱乐10.(2018·潍坊中考)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A.思想观念解放B.大众报业发展C.铁路交通发达D.轮船航运繁荣11.(2018·广东中考)1912年春,广东省

6、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12.(2018·大庆中考)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众心声的作品,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A.鲁迅B.聂耳C.侯德榜D.徐悲鸿二、非选择题13.(2018·新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前,社会上对于没有辫子的人,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

7、是讥笑、恶骂。小则说偷了人家的东西,大则指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剪辫成5为社会风尚,留辫子“非讥之为豚尾,即恶言之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材料二 即使在1941年,仍旧可以在三四小时内从外滩(上海)中段跑到一点也没有改变的农村地区。乡村相距不到十英里;水稻田和村庄,可以在市区的任何一座高楼大厦上瞧得清清楚楚。这个世界上最为轮廓鲜明、最富于戏剧性的边界之一。传统的中国绵亘不断,差不多伸展到外国租界的边缘为止。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1)据材料一,近代人们对“剪辫”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

8、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有哪些特点。(3)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的特征是什么?5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C 6.D 7.D 8.C 9.B 10.B11.A 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