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惊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docx

慢惊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docx

ID:35974021

大小:17.9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慢惊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docx_第1页
慢惊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docx_第2页
慢惊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docx_第3页
慢惊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慢惊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慢惊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惊风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类,病久已虚,属阴属虚者,称慢惊风。慢惊风来势缓慢,以反复抽搐为特征。基本上没有发热,或仅有低热。惊风属西医学“小儿惊厥”范畴。  【病因病理】  慢惊风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阴阳俱伤,或因急惊未愈,正虚邪恋,虚风内动;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精气俱虚,以致筋脉失养,风邪人络。暴吐暴泻可使津液受损,脾阳胃阴俱虚,土虚木亢,木旺化风,或肝血不足,筋失儒养,均可导致慢惊风。急惊风反复抽搐,阴血耗伤,阴虚内热,灼烁筋脉,出现虚风内动。大病久病,气血阴阳受损,也可成

2、慢惊风。总之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性质以虚为主,也有虚中夹实。  尚有因阳衰阴盛出现的慢惊风,见面色(白光)白,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手足蠕动,此即慢脾风,是慢惊风中较严重的一种。  慢惊风与现代医学“小儿惊厥”中“无热惊厥”相似。  【诊断要点】  1.有呕吐、腹泻、急惊风、解颅、佝偻病等病史。  2.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也具有惊风八候的表现。  3.根据不同疾病出现的证候,结合血液生化、脑电图、脑脊液(T等检查,明确原发疾病。  【辩证分型】  1.土虚木亢症状:神疲面黄,嗜睡露睛,四肢不温,阵阵抽搐,大便清

3、稀,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久泻脾阳不振,则神疲面黄,大便清稀。阳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弱。土虚木旺,则阵阵抽搐。脾虚则嗜睡露睛。  2.阴虚风动症状:形瘦低热,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强直,时有抽搐虚烦便干,舌质红少津,苔光剥,脉细弦数。  证候分析:为急惊风或其他热病,经久不愈转化而成。热久伤阴,肝肾俱虚,虚风内动,故肢体拘挛强直,时有抽搐。阴虚则低热,形瘦,大便于结,舌红少津等。  3.气血两虚症状:肢体困惫,精神疲乏,身热起伏,语声低怯,面黄多汗,时时下利,手足搐搦,舌淡嫩,苔薄,脉沉细。  

4、证候分析:肌肉筋脉及关节的正常活动,需气血儒养,病久气血虚亏,出现肢体困惫,精神软弱,语声低怯,面黄多汗。气血已虚,加上时时下利,又伤津液,津血同源,血不养筋,故搐溺不已。舌淡嫩,脉沉细,为气血两虚之象。  4.脾肾阳衰症状:面色(白光)白,因门低陷,神萎昏睡,口鼻气凉,额汗涔涔,抚之不温,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肾阳衰微,阳气不运,故面(白光)神萎,口鼻气凉,四肢厥冷,额汗涔涔。脾土衰败,肝木侮之,虚风内动,故手足蠕动瘛疭.脾阳虚而寒湿内盛,则大便清稀。舌淡苔白

5、,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衰之象。  【分型治疗】  1.土虚木亢治则: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主方:缓肝理脾汤加减。  加减:四肢不温,加熟附子10克(先煎)、川椒10克;时时抽搐,加僵蚕10克、钩藤10克(后下);  大便清稀,加炮姜炭10克。煨葛根10克;神疲乏力,加黄芪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健脾抑木,调和营卫的方剂方中人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大枣健脾补气,白芍柔肝抑木,桂枝与白芍、姜、枣又可调和营卫,陈皮理气燥湿。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山药1

6、0克炮姜炭10克钩藤10克(后下)僵蚕10克大枣5枚甘草6克  2.阴虚风动治则: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主方:大定风珠加减。  加减:阴虚潮热,加银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  肢体拘挛强直,加全蝎3克、乌梢蛇10克、地龙10克;阴虚火旺盛者,加黄连3克、阿胶10克(烊冲)。  主方分析:本方为育阴潜阳熄风的方剂。方用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炙甘草、白芍酸甘化阴,牡蛎、鳖甲、龟版育阴潜阳,鸡子黄滋阴补中,五味子生津宁神。  处方举例:  生地10克麦冬10克麻仁10克阿胶10克(烊冲)白芍10克牡蛎30克

7、(先煎)鳖甲15克龟版15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全蝎3克地龙10克  3.气血两虚治则;养血益气。  主方可保立苏汤加减。  加减:利下不止者,加山药10克、扁豆10克、炮姜炭10克;抽搐者,加天麻10克、钩藤10克(后下)、牡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本方为补气养血,滋补肝肾的方剂。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补气,当归、白芍滋补阴血,山茱萸、枸杞子、补骨脂、核桃补益肝肾,酸枣仁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0克补骨脂10克天

8、麻10克钩藤10克(后下)枣仁10克甘草6克  4.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主方:固真汤加减。  加减:额汗涔涔,手足蠕动,加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大便清稀,加山药10克、炮姜炭10克、补骨脂10克;四肢厥冷,气阳虚甚者,可另煎红参4.5~6克,每日分2次口服。  主方分析:本方为补气温阳,温补脾肾之方。方中黄芪、人参、白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