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无不为”之哲学发微

“无为而无不为”之哲学发微

ID:35993954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29

“无为而无不为”之哲学发微_第1页
“无为而无不为”之哲学发微_第2页
“无为而无不为”之哲学发微_第3页
“无为而无不为”之哲学发微_第4页
“无为而无不为”之哲学发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为而无不为”之哲学发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为而无不为”之哲学发微  摘要:“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从古至今,有很多学者都探讨过这个命题,大家的讨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能够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来进行的,换句话说,如何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个看似矛盾的命题。本文将此命题回归到《道德经》之中,从老子思想体系出发,探索了它在老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无为;无不为;道;自然;无为之治  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094-02  一、“无为而无不为”之解  虽然本文探讨的不是如

2、何解释无为而无不为,但是在进入《道德经》之前,对这个命题的意思做一番交代还是有必要的。根据张松辉的《老子研究》,“无为”一词有可能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在《诗经?王风?兔爰》中有“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这里描写的好似是一个人在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愿望:希望能够有一个“尚无为”的环境,这里的无为就是安定无事的意思。在《诗经?陈风?泽陂》中也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之何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寤寐无为,中心■■。……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而这

3、里讲的是一个青年喜欢一个女孩子,但是又不得相见,就只能时刻想念她。这里的“无为”是说睡不着觉天天想念也不能起到实际作用。总而言之,这两处无为都是讲无事平静的意思。  《说文》解释“为”:“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这和我们理解的“为”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也许根本就没有联系。在《尔雅?释言》说:“作、造,为也。”这里用为来解释作、造,这表明为与人有着联系,因为作和造这样的动作都只能由人才能完成。在《尔雅义疏》中直接说出了这种联系:“为者,行也、

4、成也、施也、治也、用也、使也,皆不出造、作二义……‘为’与‘伪’古通用。凡非天性而人所造作者,皆‘伪’也……‘作’、‘伪’二字俱从‘人’,是皆人之所为矣。”今天更是用“造作”一词来表示人故意作为,而《尔雅义疏》中直接说“为”的意思不过是“造”、“作”而已,这更进一步说明,“为”字的意思是人的有意而作。  为了考察以前人们对“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解,查阅了一些解读老子的著作,他们对这句话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第一,“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第二,“道寂然不动,无所为也

5、。然天下之为皆不能离乎道,则天下之为皆道之为也。”第三,“内心只有做到了清静无为,才能去承担一切应该承担的事务。”第四,“无为乃无所不为也”(王弼《道德经注》)。第五,齐“为与无为”,去“为与无为之执”,于为与无为之间,心无所偏,皆顺其自然而已。在这些理解中乃以第一种最为被人们接受。而这一解释又包含有几层含义:第一,“无为”不是消极的无作为,这里的无为其实是有为的,只是说这种为不是一种主观的、造作的、先于物的、违背物的、破坏物的作为。第二,这里提出来的要有所作为是“辅万物之自然”(老子《道德经》六十四章,下

6、引《道德经》只注章序)的为,是一种顺物之性而导之的作为。第三,“无不为”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能力,但是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万物之自化”。所以本文的分析大致也是沿着这种解释进行的,下面就将站在这个角度谈谈“无为而无不为”这一思想在老子思想中的意义。  二、“无为而无不为”之体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同时也是万物的起源,承载着万物的成长。而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则恰恰是源自于道的,要想全面了解无为而无不为在老子哲学中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弄清楚它与道的关系。  我们知道老子所言之道,具有形而上学层面的含义,它是宇宙

7、万物的本源。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老子哲学思想中的道,我们可以把道理解为“路”。宇宙间万物皆有其当行之道,宇宙亦有其当化之路。而老子所谓之道便是对这所有的道、路的抽象和总结。对每个事物而言,它们都有自己所当行的路,也都会按照自己所当行之道来变化,其当行之道即为德;在宇宙整体而言,其当行之道就是宇宙之发生与发展的依据,也就是老子所谓的道。  本文讨论的是无为而无不为,那么道与无为而无不为有什么关系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将这

8、句话翻译为:“道是独立无偶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产生天地,天地产生阴阳之气,阴阳两气相交而形成各种新生体。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1]这句话描述了宇宙发生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道是如何生成万物的。除此之外,《道德经》中还有一处类似的论述,那就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这句话说有个东西是在天地之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