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ID:35997493

大小:2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29

浅谈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摘 要]:提问是探究的前提,学生提问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但是,根据平时的教学信息和调查了解,学生的提问能力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存在着“不敢问”、“不会问”、“不想问”、“没时间问”、“家长和老师限制问”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对于中学生提问能力从现状、影响因素及如何培养三个方面作一定地阐述,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以提问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关键词]:提问能力  培养   教法是教师在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的。教法可比喻成在教师和学生

2、间传授教材内容的桥梁,教法对课堂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再好的教材,再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教法与驾驭,没有好的学法去配合,教学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精心选用相应的教学法。如果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来选择教法,必然背离教材的编写意图抹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下面我就以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浅谈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9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3、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问、学问,要会学,更要学会问。学生提问,必须通过生活、实践及学习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产生激励碰撞后产生的,学生提问,说明学生已经进行了一番思考,而学生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一个新的、未知的领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至关重要。学生提问的数量及提问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成败。   一、高中生提问的现状   1、据有关资料及日常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经常产生质疑和爱提问的情况占的比例很小

4、,而没有疑问和从不主动提问的主动提问的却占大多数,学生质疑和提问的基础较差。   2、学生从小学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一直习惯于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想过或听说过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向教师提出问题,除非碰到不会做的习题才胆战心惊地去问教师。而教师呢,只注意启发学生答问能力,而很少注意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同样,家长也只关心在学校里,老师有没有提问自己的孩子,而很少关心孩子今天有没有问题问老师。由于缺乏培养,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提问。   93、像我们学校,每个班的人数达到50人左右

5、,最少的也有六十几人,教师为了管理好学生,万不得已只能采取一些高压措施,学生怕老师几乎认为是教育的成功。学生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回答;怕所提的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太浅薄;怕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嘲笑;怕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学生根本就不敢问。   4、课堂上,无论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的快慢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老师是教案的忠实奴仆,从来就是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很少有学生提问的时间留给学生,

6、所以即使学生发现问题也不能马上提出来,想等下课问老师,一则受时间限制,二则要进老师的办公室,太困难了。学生根本就没机会问,长此以往,也就没有问题了。   (1)、知识储备和认知迁移能力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是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就越有利于问题的提出。如果学生的储备知识不够,看不到问题,即使到遇到问题也识别不出来。   9充足的知识储备是提出问题的原料,当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后,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成功地转移,在这时,他们才能顺利地发现问题。作为教师,要在促使

7、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上下功夫,在从“分析”到“综合”,从“归纳”到“演绎”的思维的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概括化程度,使他们能巧妙地组织已有知识和信息,迅速提出问题,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剔除无关知识和信息,使问题逐渐明朗化。   (2)、必要的魄力与胆量   提出问题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如任务繁重、他人讥笑、消极悲观的情绪、胆怯懒惰的性格、知识经验的不足等,如果没有必要的魄力与胆量,学生就会遇难而退,不敢问。而学生的魄力与胆量是建立在学生的动机、兴趣和坚强的意志的基础之上的。   动机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

8、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是激励人去达到活动目标的主观原因,问题的提出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好奇心会时时让学生感到一些问题在向他挑战,学生才会对各种新观念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从而促使他孜孜不倦地提出问题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而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9兴趣是发挥潜质的诱因,兴趣能促使人对某种事物总是给予优先的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