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ID:36003770

大小:391.00 KB

页数:106页

时间:2019-04-29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_第1页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_第2页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_第3页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_第4页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系列诊疗常规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000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由于早产儿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新生儿学组经过讨论,制定《早产儿管理指南》,供各单位参考。   一、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   1.了解病史:对可能发生早产者,新生儿医师要尽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母亲和

2、胎儿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是否完成对胎儿促胎肺成熟的预防,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出生时的处理准备。  2.积极复苏:早产儿出生时产科合并症可能较多,窒息发生率较高,对窒息儿出生时要积极复苏,动作要快且轻柔,产科与新生儿科医师要密切合作。复苏后要仔细评估全身状况。 二、保暖   出生后即应给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在复苏处理后尽快放在预热的暖箱中。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暖箱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2~3

3、5℃左右(表1)。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湿度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国外有些单位采用较高的湿度(表2),但要注意预防感染。为保持体温稳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需暂时离开暖箱亦应注意保暖,对出生体重较大(超过2000g)的早产儿也可以用开放式辐射式保暖床并盖以塑料薄膜进行保暖。   表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暖箱)  104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系列诊疗常规指南  出生体重 (kg)   暖箱温度  35℃ 

4、34℃ 33℃   32℃  1.0 初生10d  10d~  3周~ 5周 1.5   — 初生10d   10d~  4周   2.0  —   初生2d  2d~   3周 104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系列诊疗常规指南  出生体重 (kg)   暖箱温度  35℃ 34℃ 33℃   32℃  1.0 初生10d  10d~  3周~ 5周 1.5   — 初生10d   10d~  4周   2.0  —   初生2d  2d~   3周 104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系列诊疗常规指

5、南  出生体重 (kg)   暖箱温度  35℃ 34℃ 33℃   32℃  1.0 初生10d  10d~  3周~ 5周 1.5   — 初生10d   10d~  4周   2.0  —   初生2d  2d~   3周 104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系列诊疗常规指南   表2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和湿度   日龄(d)   1~10   11~20   21~30   31~40 温度(℃) 35   34  33 32   湿度(%)   100  90  80   70  三、呼

6、吸管理 1.一般吸氧:包括头罩吸氧、鼻导管吸氧和暖箱吸氧。如吸室内空气时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低于85%~87%并有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要尽可能采用有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头罩吸氧总流量为4~6L/min。对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5L/min左右。早产儿吸氧必须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根据TcS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入氧浓度,一般将TcSO2维持在88%~93%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有呼吸困难的轻度或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7、湿肺、感染性肺炎及呼吸暂停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CPAP压力以4~6cmH2O(1cmH2O=0.098KPa)为宜,吸入氧浓度根据TcSO2尽快调整至<0.4。及时使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如用CPAP后病情仍继续加重、PaCO2升高[>60~70mmHg(1mmHg=0.133kPa)]、PaO2下降(<50mmHg),则改用机械通气。一般先用常频机械通气,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如常

8、频机械通气效果不理想,可使用高频机械通气。   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对诊断或疑诊NRDS者应给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要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即可给药,不必等到X线出现典型NRDS改变才给药。剂量每次100mg/kg左右,对重症病例给药剂量可以适当加大。给药次数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吸入氧浓度>0.4或平均气道压>0.78kPa(8cmH2O),可考虑重复给药,有些重症病例需给2~3次。对轻度和早期NRD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