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成语解释

《道德经》成语解释

ID:36018119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道德经》成语解释 _第1页
《道德经》成语解释 _第2页
《道德经》成语解释 _第3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成语解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德经》成语解释标签:《道德经》文化1.天长地久: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成语出处:《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像水那样。“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

2、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3.无为之治: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3、二十五章》)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二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道德经����三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四十八章》)严君平

4、亦谓:'有为之为有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览天地之变动,观万物之自然,以睹有为乱之首也,无为治之无也。'(《道德真经指归����卷八》)总之,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

5、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4.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笨拙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5.金玉满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出处:《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6.功成身退:语本《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一本作'功遂身退'。后以'功成身退'谓大功告成之后自身隐退不再作官。 身:自身,自己。

6、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7.宠辱若惊: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8.视而不见,听之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老子》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9.自知者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10.出生入死: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老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7、”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的禁网虽然广大而宽疏,但为恶者却极少能漏脱。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12.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老子》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老子《道德经》之“大”: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赏我的更多文章笨一点何妨匆忙之中平淡是福真诚地守望现代女性丢了“风花雪月”大学课堂应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逸我加关注40天就让您的孩子爱上英语

8、其实学好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