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

《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

ID:36047793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_第1页
《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_第2页
《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春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第八板块《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永吉县万昌镇中心校张弘长春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版块的第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本版块的主题是挚爱亲情。那么我们不妨先来解读一下这一主题。何为“挚爱”?茫茫人海中,你又会获得几人给予的”挚爱”呢?看到这一词,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我想都会浮现至少两个人的身影,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父亲和母亲。因为他们所给予我们的爱,所给我们的情,才是真正的挚爱亲情。所以本版块为突显这一主题,共选择了两篇文质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一个就是侧重母爱的《秋天的怀念》,另一个就是饱含浓浓父

2、爱的《风》。这两篇课文都侧重于对亲情的赞颂,饱含了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情感。相信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美文,必将受到人间真情的感染和熏陶。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对上述两篇文章的阅读,那我觉得教材选编这两篇课文的目的无非有以下三点;一,通过这两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所给予子女的爱的无私和伟大,而我们作为子女的更应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反哺之情,不要

3、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二、使学生感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三、引导学生学习两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方法。那就是从生活中的常见小事中去感受挚爱亲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注重对生活的积累。同时这两篇文章语言真挚,情感浓厚又各自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想这更适合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默读感悟的训练。接下来我就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来谈谈我对一篇课文的具体解读。要想理解这篇课文首先先让我们走进他的作者史铁生。一、作者解读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

4、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西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4年始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历时七年;其间自学写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文学作品发表。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

5、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撼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那就是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二、教材分析长春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第八板块《秋天的怀念》一文写的就是这位母亲,当时作者正值青春年华,准备大展宏图的年龄,却遭遇了人生的突变,双腿高位截瘫。心中的苦恼、烦躁无以排解,以至于始终抱着轻生的念头。正是这样的巨大变故,使得他忽视了自己已经身患癌症的母亲。这篇课文就讲述了这

6、位病重的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讴歌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母爱深沉、母爱无私、母爱伟大。母爱能给予怯懦的人以勇气,能赋予弱小的人以力量。当我们与作者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一同追忆母亲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忍着病痛默默地、坚定地、乐观地支撑着儿子残疾的身体和几经绝望的生活时,我们能感受到,这份母爱已经超越了生命的界限,显得格外凝重,而沉甸甸的。在行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作者笔调异常的冷静、平稳,甚至略显低沉,仿佛不是在写自己与

7、母亲的生死诀别,而是在娓娓叙述母子之间的平常生活。但越是细细品味,我们越是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因自己的残疾而忽视母亲病痛的追悔,和对母亲深深的敬与爱,还有由此而重燃的生命勇气与信心。那么教学本文我觉得应该着重突出以下几点:二、教学重点及建议1、重视读的训练: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朗读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阅读技能。本文文字朴实无华,描写真挚感人,是练习有感情朗读的良好范本。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知课文内容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全文

8、。我想这是第一层次的朗读。其次,再画一画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再带着作者的感受去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这是第二层次的朗读。再次是在理解课文后采用分角色朗读,引领学生进入朗读情境,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让朗读成为学生情感再现的途径。这是第三层次的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在头脑中再现课文情境,才能更深入的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另外本文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