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学案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学案

ID:36064315

大小:2.35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03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1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2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3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4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考点考情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4.群落的演替(Ⅰ)  近五年课标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较小,命题热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类型。备考时,要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模型及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利用比较法记准记牢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H (1)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2)生物种群的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3)种群

2、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三种。(√)(4)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5)在自然界中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6)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7)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

3、持稳定不变。(×)(8)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10)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11)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12)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4、的能力。(√)(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14)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15)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16)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是决定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17)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8)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19)人类活动对自然群落的影响总是破坏性的

5、。(×)(20)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考向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Z 1.(2018·全国卷Ⅰ)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解析] A对: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B对: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的增长会

6、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C对: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相同。D错: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2.(2017·全国卷Ⅰ)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D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解析

7、] 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最大种群数量的1/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3.(2016·全国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C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

8、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析] 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将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H 1.理清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填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