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练案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练案

ID:36064325

大小:275.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3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练案_第1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练案_第2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练案_第3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练案_第4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练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练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 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蛇活动能力较强,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根据地段形状来

2、确定取样方法,如方形地块可采用五点取样法,长地块可采用等距取样法。2.(2018·保定二模)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只/hm2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 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

3、000÷40=100只/hm2,A项错误;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公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B项正确;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仓鼠的种群密度,C项错误;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利用率,而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项错误。3.(2018·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期末)下列对不同生态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C.“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竞争关系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反映

4、人类活动减少后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解析] 弃耕农田比如一些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充足,或者农田本身就是由森林开垦而来的,可能经过长期的演替,恢复到森林状态,而在一些缺水的地区,比如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萨好勒地区的农田,本身就是开垦草场而来的,再怎么恢复,也只能恢复到草原状态,还有可能退化成荒漠,A错误。4.(2018·湖南省株洲一模)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群落演替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增加B.

5、该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解析] 群落演替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增加,A正确;该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逐渐增高,B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指的是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而不是一只动物传到下一营养级的一只动物的传递效率,C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

6、争、捕食、互利共生及腐生等,但是在群落演替的最初阶段,生物的种类相当少,不可能具备各种种间关系,D错误。5.(2018·北京市海淀区一模)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D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解析] A.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

7、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正确;B.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C.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D.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各不相同,D错误。故选:D。6.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

8、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项正确;图中A、B表示出生率、迁入率,C表示死亡率,B项错误;D表示性别比例,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项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项错误。7.(2018·天津市和平区模拟)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