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背影(第一课时)

7.背影(第一课时)

ID:36098608

大小:20.9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7.背影(第一课时)_第1页
7.背影(第一课时)_第2页
7.背影(第一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7.背影(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用纸上课时间月日课时第课时课题背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作品的背景;识记基础字词,并理解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2把握事件的六要素,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根据事件情节,体会人间伟大而真挚的父子情。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心里感受及其变化,体会其中的父子情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学习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背影》。二、作者及作品简介。朱自清(1898—1948

2、),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其他代表作还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

3、》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听完之后,让学生谈谈歌曲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如:父亲默默的操劳,默默地关心我们的情景,真正意识到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爱等等)。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写作背景。《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季,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

4、”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注意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理解它的意思。(1)字音。簌簌、赋闲、踌躇、差使、蹒跚、颓唐、交卸、防御、琐屑、游逛、奔丧、狼藉、惦记、晶莹(2)解释: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晶莹五、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表达什么主题?3、我与父亲是在什么背景下见面的?明确:1、交代了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

5、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2、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和自己深深的自责。表达了浓浓的父爱。3、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两年不曾相见。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点标注,有关背影描写的同桌交流,并理解其感情。板书设计第一部分:篇首点题寄思:难忘“背影”第二部分:回忆“背影”故事“背影”背景:家庭变故第三部分:篇末点明题旨父亲晚境点题明旨文章是以“背影”为线索来串联故事;通过故事的描述来抒写自己对父亲的那种一般情况下难以忽伏的情感,接着我们来讨论与之相关的问题。教学后记(第个)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