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德育工作应从细处入手》

论文:《德育工作应从细处入手》

ID:36118121

大小:22.5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6

论文:《德育工作应从细处入手》_第1页
论文:《德育工作应从细处入手》_第2页
论文:《德育工作应从细处入手》_第3页
论文:《德育工作应从细处入手》_第4页
论文:《德育工作应从细处入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德育工作应从细处入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德育工作应从细处入手贵州省初中政治白健华名师工作室学员王启成学校工作德育为首,这是教育界一致公认的真理,说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现今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今年九月我参加贵州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获息: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75%以上,而且未年人犯罪率在不断上升。这是一个高危数据,给我们敲响了德育教育的警钟。细细想来,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环境之优劣的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从细处入手,把环境育人、物化育人、情感育人落到实处,就会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一、从细处入手,环境育人《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2、的观点就说明了人的后天成长受相应的环境影响,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在自然界中,橘生南北却出现南橘北枳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将门之子与书香门第却不尽相同。将门之子有豪爽、重义的性格,而书香门第有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品德。这就是成长环境的作用。所以,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应尽可能的从细处入手创建和谐的德育环境。但在眼下的德育工作中,俯不下身来抓德育的现象有之,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有之,致使“人人育人,事事育人”的德育目标成为空文一纸。因此,我校把“从细处入手,优化育人环境。”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校长亲自带头抓“双创双建”,因此有过“垃圾”校长的美

3、谈。这样,校长率先垂范,带头捡垃圾,带头用文明语言,带头坚持不懈,教师、学生纷纷响应,天长日久,校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语言习惯形成了,教师、学生的良好习惯就跟着形成了,现今校园内的垃圾销声匿迹,你早,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老师再见的文明用语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使我感动的是今年九月的一天早晨第一节课后,七(3)班的一位男同学拿着伍拾元钱交到政教处说,老师,第一节课之前我在操场里捡得伍拾元钱,我问他和你一起的有同学吗?他说:老师我是最后一个进教室的,我的前后都没有同学,我问他的名字,他不肯说,只说我是七(3)班的,边说边跑了。这件事使我浮想连篇,从

4、我们校长身上看到了办学的希望,从七(3)班这个隐姓埋名同学的心灵深处找回了德育缺失,从而夯实了我的世界观,增强了我对德育工作的勇气和力量。校园德育环境如此重要,家庭德育更不例外。人们常说,家庭是心灵的巷湾,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多数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太不好管了”。而部份孩子却说:“他们只知道挣钱根本没有关心过我们的学习。”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帮家长一把。因此,我校在2-8年级开展了“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的家访活动。得知,80%的孩子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家长的教育;90%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10%的家长与孩子

5、平时很少见面,一见面多是批评多于谈心;20%的家长不管孩子进步与否,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种种原因造成了孩子与家长交流受阻。导致孩子拒绝与家长谈心。因此,我校规定了家访制度,学期结束,学校进行考评。同时,我们还利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对家长提出: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清洁的学习环境,不批评孩子,不在家里聚赌。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谈谈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提供一张书桌,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在关注他。每周陪孩子散散心,强化沟涌,升华感情,渐渐的,关心孩子学习的多了,不管不问的少了;家教有方的多了;指责批评的少了;讲究民主、崇尚学习的多了,孩子的学习习

6、惯渐渐好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向善了,这样,环境育人就初见成效了。二、从细处入手,物化育人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是2009年搬进新教学楼的,校园绿化、硬化尚未完善,据学校现状,在尽可能的位置张贴人性化的德育教育语言:来自水龙头大声疾呼:我不想多流一滴眼泪。垃圾桶说:来吧,我的肚子大得很。从而让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羞耻心。课间十分,你就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拾起校园的纸屑,然后放入垃圾桶憨憨的大肚子里,快乐地走了。记得十月十五日中午,我在办公室备课,听见自来水哗哗的响声,我立即走出办公室,看见一年级(1)班的李小磊拔开旁观者,踮起脚,伸出小手,拧紧水龙头……。

7、这一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成了我难以忘却的纪念,我在升旗仪式上,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因此,李小磊节约用水的故事成了全校教师教育学生的典范。放学了,会有人随手关灯,随手关门,这是教师行为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学生的心灵是洁白无暇的,老师怎么书写,他就怎么成型,所以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誉,物我合一、人物和谐在我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室内粘贴着端正的名人名言画像,不只在于装点美观,而在于“无声胜有声”的德育渗透。《规范》也好,《守则》也罢,不只在于约束,而在于自觉遵守,室内外的园地、板报不只为传经送宝,而在于使其成为激励学生获取成功人生的舞台。墙为人说话、物为

8、人传情成为物化育人的一个侧影。但这些行为习惯的得来也并非一日之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