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换讲义

图文转换讲义

ID:36121502

大小:1.04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5-06

图文转换讲义_第1页
图文转换讲义_第2页
图文转换讲义_第3页
图文转换讲义_第4页
图文转换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图文转换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图文转换徽标解说1、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生答一:由一个圆圈、一滴水及形如江河的手掌构成。(1分)寓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现在起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1分)生答二:由一个球体、一滴水及一只手组成。(1分)寓意:球体代表地球,(1分)一只手托着水滴寓着我们要爱护水资源,节约地球上的每一滴水。(1分)问题1、读图太粗、不细,把“微窝的手掌”说成“一只手”,把“黑底的圆形平面图”说成“立体球形”;图形结构及层次不清,主体黑底圆形,圆形内嵌白底的一只微窝的手掌托着一滴下落的水珠。——这些造成2分得不

2、全。2、寓意点数太少,少到只有一点。3分不只怎么打下去。——照点只能给1分。解析读图,从颜色看,黑白对比,一是黑底的圆形图案,一是白底的手托水滴;从结构上看,黑色圆形为背景,圆形内衬以白底的手托水滴;从题干上看,因是节水标志,突出手托水滴这个中心。因而概括地,其构图是由黑底圆形背景,圆形内嵌白底的一只手掌托着一滴下落的水珠构成。压缩一下,其要素就是圆形黑底背景,圆内的只手及手托的水滴。解析寓意从图案中来一是黑底圆形背景,代表地球,象征节约地球用水,保护地球生态。(1分)——从圆与题干节水标志着眼二是白底手托水滴,象征伸出手,节约每一滴水(1分);微窝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1分)。—

3、—从核心图案着眼,步步深入参考答案图标要素是圆形黑底背景,(圆内的)只手及(手托的)水滴。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保护地球生态;(1分)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1分)手掌又象一条河流,象征着滴水成河。(1分)方法构图要素题,先找要素,再根据图案加修饰语,使之精准,未看到徽标之人通过此能毫无障碍地还原成这幅图。怎么构成题,有层次、有侧重地进行表述。公式“由……构成”。寓意揭示题,一依据题干所写的徽标内容,二依图一一分说,切忌笼统,切忌发挥议论。2.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生答一:由

4、10个相扣的小圈、一个小黑点、一座山、三条横线构成。(1分)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山与水,共同爱护环境。(1分)生答二:该标志由青山绿水,顶托着一轮红日,而山水被许多有交集的圆圈环绕着。(2分)每个圆圈代表我们每个人,只有我们携起手共同爱护环境,才能使青山绿水长存。(0分)生答三外围一圆,内围相连的十环,核心是山水太阳。我们应该保护祖国的每一片山与每一条河,不让其到遭到破坏,让祖国保持锦山秀水之美。生答四由五个字和一排英文组合而成,由十个圆圈连接而成,中间是一个太阳、山水。寓意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要青山绿水、要美丽阳光,圆圈表示要我们一起呵护地球。问题1、读图层次太低,把环境标志中的太阳说成了

5、一个小黑点、把湖水说成了三条横线。说图不准确,10个相扣的小圈,说成由多个、七个圆环相扣。2、说图缺少结构层次性。3、寓意一去议论分析,二解说笼统,三缺乏条理。解析读图什么图?中国环境标志图怎样构成?此图从里到外分三层结构,核心是青山绿水太阳,核心周边是由10个环环相扣的小环构成的大环,大环之周是中英文中国环境标志字样,上中下英。由图到文,由10个小环环环相扣而成的大环环绕着最核心的阳光、青山、绿水构成(主体),大环外是中英文“中国环境标志”字样(次要)。解析寓意由里往外说,一是阳光青山绿水,这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内核,无此人类无以生存;二是10个环环相扣的大环,寓意着大家手拉手一起来共同保护我

6、们的生态环境;比喻义,10个环谐汉字之“环”,环绕着青山绿水阳光,又意即“保”,合起来就是“环保”。参考答案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外围的十个小环紧密结合而成的一个大环,同位于其大环中心的太阳、青山、绿水组成。要素是由外围的十个小环紧密结合而成的一个大环,同位于其大环中心的太阳、青山、绿水图形的中心青山绿水阳光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环环相扣,表示大家齐心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一致行动,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阅读下面三副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第一幅图生答1:当你处于人生低谷时,

7、你总会想尽办法往上爬,想要达到至高点。生答2:当你确立目标后,每走一步,你都会离它更近一步。生答3:当你走上坡路时,希望越过平衡点,走到最高处。生答4:当你在起点时看见如此高,所以你一直努力向上走。第三幅图生答1:当你站在平衡点,以为会上下摆动不定,却惊讶发现不动了。生答2:出于害怕,你不敢再往下走,于是又回到平衡点之处,不知如何是好。生答3:当你退回到平衡点后,才突然明白,在适当的位置才是制高点。生答4: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