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洪刚:“效”从何来? microsoft word 文档

侯洪刚:“效”从何来? microsoft word 文档

ID:36138900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侯洪刚:“效”从何来?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侯洪刚:“效”从何来?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侯洪刚:“效”从何来?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侯洪刚:“效”从何来?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资源描述:

《侯洪刚:“效”从何来?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效”从何来?——在校本研修数学课堂中的点滴感受彭水县第一小学侯洪刚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我校在校本研修中对有效数学课堂进行了专题研修。有效课堂的“效”从何而来?笔者与诸多老师有在研修中获益匪浅的同感,在此谨以自己在有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和肤浅认识与同行们分享。一、充分准备——“有效”的前提有的老师对一堂课能否有效的推进完全归结于课堂的设计。然而当我们通过仔细分析和捉摸之后就会发现,教学前的准备情况对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前准备包括对教学知识点深入内化性的分

2、析、教学环节恰到好处的设计和教学器具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实物准备和课件制作)。试想,一个对教学知识点都没有深入研究、对教学环节没有了然于胸、对相应教具没有充分准备的老师,怎能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自如、游刃有余?当然更谈不上课堂的有效性了。在我校的一系列有效数学课堂研讨活动中,执教老师均进行了相应的课前准备。由于准备的充分程度不一样,所以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好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为数学教学锦上添花。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起到画龙点睛之举,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从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的

3、质的飞跃。在执教中,L老师为教学《圆的认识》准备的溜溜球和钟面、C老师为教学《确定位置》制作式样多变的课件等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赢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4一、驾驭课堂——“有效”的形成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体现,在我校进行的校本研修活动中,老师们均在课堂中不遗余力地展示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1、层层深入的课堂结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小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更需要老师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困难和矛盾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平均数》

4、中,H老师先出示“环保小队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一个条件要求学生求“全队平均身高”;当学生发现缺少条件时老师再出示“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让学生继续求,计算中大多数学生均以“(142+140)÷2=141(厘米)”的算式得出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同时有少部分学生对此算法表示质疑而与前者辩论起来;这时,老师再次出示“环保小队一共有10人”的条件让大家继续进行解答,在解答中,学生发现了10人中由于男女生人数变化会引起“全队平均身高”变化的规律,在进一步的辩论与解答中,同学们不但认识到了前面“(142+140)÷2=141(

5、厘米)”的错误算法,而且还总结出了“男生越多,平均身高越接近142厘米,女生越多平均身高越接近140厘米”的规律。这样层层引向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探讨和理解“全队平均身高”的求法,不但使课堂结构严而有序,而且教学效果异常明显。2、形式多样的有效训练如果让学生从某一单方面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就会有许多局限性。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需要老师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在《圆的认识》中,L老师采用了“折一折”4的方法,从多条对折折痕交叉于一点的规律发现并认识了圆心;再让学生“读一读”从中理解半径和直径概念;接着用“测一测”的方法

6、强化学生对半径与直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用“认一认”的方法深化认识,让学生区别半径、直径以及圆内其它非半径直径的线段;最后老师用“画一画”的方法对进行学生画圆的操作动手能力训练。在本堂课中,学生对圆的认识非常深刻,“多角度训练”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突显出了不可或缺的作用。3、活跃开放的有效拓展学生学习掌握了新知识后,我们还应该进行了相关的强化训练。对新知识运用的训练不能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做练习题,还应该让学生在活跃性的、开放性的拓展训练中让新知识得到升华。在《确定位置》教学中,C老师在学生掌握数对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

7、时,首先让学生对数对(4,X)、(X,4)所表示的意义进行辩论式的理解(分别表示第4列和第4行);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理解用字母写出表示行列相同的数对(X,X)和表示全部同学的数对(X,Y);接着用一个没有标行列数据的公园图格要求学生标出图中“假山”“水池”、图外“报亭”等,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因给定的已知行列数据的变化会使物体坐标也发生相应变化的规律。通过这样思维活跃、开放性题型的训练中,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有效性进一步得到了彰显。三、教师素质——“有效”的保证一个课堂的教学准备和课程结构设计固然对教学的有效

8、性起着极大的作用,但其终究是程式化的,而课堂则是瞬息万变的大舞台,老师在这个舞台上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所以老师素质(教学基本功)4的高低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素质是课堂实现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同一个课题,同一个设计理念,不同的老师会在课堂中展示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校本研修中,各位老师在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