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首》教学设计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

ID:36148820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诗三首》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唐诗三首》包括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锦瑟》,这三首诗都极好地体现了作者的风格,像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隐喻难懂。诗言情,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定了基调也就找到了“披文入情”的门径。诗歌是含蓄的,讲究用形象说话。我们可以抓住意象来解读它。诗歌追求一定的境界,我们就要品一品它的意蕴。因此我将从“情语—基调、意象—意境、主题—意蕴”三个维度设计这三首诗的教学。《蜀道难》主要析结构品全诗,后两首重在赏析意象。【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诗歌的一般方法。2.扣住

2、诗歌特点及内容赏析诗歌。【教学时间】2课时。《蜀道难》1课时,后两首1课时。【教学过程】师:前段时间我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破坏,而且还给该地的地容地貌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所幸的是我们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地进行了灾后重建工作,四川又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很早的时候四川的风光又是怎样的呢?(展示幻灯片——古蜀地山川风貌)师:看完此图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用一些词语准确概括这里的山川风貌特点。生:雄伟壮观。生:道路崎岖险峻。生:我想用巍峨来表达我的看法。师:好,看来大家还是观察比较到位的。我用“雄奇险峻”做一小结,那

3、么就是这样的蜀地,“诗仙”李白是如何来描绘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用乐府旧题写的《蜀道难》。好先来集体朗诵一遍全诗,初步感受一下诗人对蜀道的感情。(生齐读全诗)师:读完后大家有没有发现蜀道在诗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生:它的路难走!师:你怎么知道它的路难走呢?有哪些词语句子能证明你的看法?生:诗中有三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并且还有“凋朱颜”“长咨嗟”“噫吁戏”这些直接表达感情的词。师:太好了,本诗基调基本可以定出来了,那就是“难”。可见抓住一些直接表情感的词是非常好的确定诗歌基调的方法。那么到底蜀道有多难呢?让我们细细分析一下。下面大家分小

4、组讨论两个问题1这诗中有三次重复了表达主旨的句子,那么如何来划分一下诗歌的结构?2每一个部分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好,下面讨论。(生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准备发言)生(一组):我们组通过讨论决定将本诗分为三部分。正好以三个主旨句分开,本诗的内容组织是以从秦地到蜀地沿途所经历的情景为线索来叙述的。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以手抚膺坐长叹”。写的是蜀道之高。(板书叹高)第二部分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到“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写的是蜀道之险。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最后,写的是战祸连连。师:一组同学分析的较透彻,主要从三个主旨句中的关键词

5、入手切分出了三大部分,那么每一部分又是如何描绘蜀道的呢,请大家分别谈谈看法。生:(三组)我们组来谈谈第一部分作者的写法。一开始作者用“危乎高哉”来突出蜀道之高,然后作者从蜀道的来历和他的险峻来写其高不可攀(板书来历和险峻)其中来历用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和六龙回日,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又以虚写来映衬其高。黄鹤不能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最后从人物神情动作方面来突出其高,这既增加了蜀道的神秘色彩,又极好的突出了他的高峻,有力说明了蜀道自古难行。师:很好,准确抓住了主旨句中的“危乎高哉”,以此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行文手法及思路。那么我

6、们来看第二部分哪个组分析一下。生(五组):我们组认为这一部分主要是写蜀道的险,用原话说是“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部分又从环境角度来描摹其险,先说的是周边的悲鸟和子规,这两种鸟叫声都非常凄苦。(板书环境凄清)接着说了这里的山水险恶(板书山水险恶)去天不盈尺,倒挂倚绝壁,瀑流争相撞击,江水轰然雷鸣,这是一幅多么惊险的画面啊,难怪作者发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感叹呢。此情此景让人想到蜀道自古可畏。生(六组)我们组很赞同五组的分析。看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战祸连连的蜀道。一方面作者抓住剑阁写其险要,(板书剑阁险要)一方面

7、惨象环生(板书惨象环生)猛虎长蛇杀人如麻的环境,难怪作者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呢”,这一部分告诫有人早还家。关于这首诗的主题里来有不同看法,大家通过课下查资料来讨论一下本诗的主题吧生:我看的资料是李白为杜甫等人担忧而作。李白担心他们将遭危险故作此诗。生:我看到一种说法是为规劝唐明皇而作。安史乱起,明皇逃避入蜀。李白认为蜀地不可久居,故作此诗生:有人认为是歌颂蜀地山川而作。师:我们认为第三种更接近主旨,下面带着我们的理解来齐读一下全诗。(生齐读全诗)我们这节课大家要领会从词语定基调,从结构理诗意,从主题探意蕴的方法,多在诗歌鉴赏中加以运用。下

8、课。第二课时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分析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以“基调——意象——意蕴”为主线来把握杜甫的《登高》和李商隐的《锦瑟》。下面讨论这两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