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1005方克强-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01101005方克强-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ID:36154750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01101005方克强-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1页
01101005方克强-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2页
01101005方克强-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3页
01101005方克强-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4页
01101005方克强-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01101005方克强-文学概论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概论课程名称:文学概论(LiteraryTheory)一、课程目的、任务本课程的目的:1.准确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兴趣与理论思维的能力;3.提高分析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的批评实践能力。文学概论作为中文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与中文专业其它文学课程如文学史、文学作品选等构成互渗互补又互相推进的知识系统。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课程为文学概论课提供知识材料,文学概论课则为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课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由此培养学生融通的综合知识,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二、课程内容《文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学

2、的构成(文学的再现、文学话语、作家、文本、文类、叙事话语、抒情话语、修辞、传播媒介);历史与理论(文学的起源、经典、大众文学、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文化(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社会、文学与道德、文学与思想、文学与性别);批评与阐释(文学批评的功能、文学批评与作家、文学批评与作品、文学批评与读者、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等四大板块的理论与知识。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根据每章节的难点和重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比较的方法,将关于文学定义的各种理论相比较,讲清各自特点与区

3、别;辨析的方法,分清文学话语与日常生活话语、科学话语的区别;历史的方法,梳理清楚关于“作家”理论的演变及背景;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对新批评派的观点、英加登的理论发表意见;联系当下文学现实的方法,使理论上的分类适合解决目前分类模糊的问题;概念思辨的方法,使学生弄清其间的微妙差别,培养逻辑思辨的能力;借助语言学的方法,讲清楚横组合与纵组合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区别;通过举例的方法,说明修辞是“有意味的形式”,从而具有意识形态性;运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施,形象地说明文字与影像的各自作用等等。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

4、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目:(美)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美)乔纳森·卡勒著:《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增补版)。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本课程期中用开卷考核的方法,期末用闭卷考核的方法。期中考试占成绩的40%左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左右。5文学概论六、讲授大纲:第一章文学的再现第一节文学的魅力第二节文学的再现第三节再

5、现、生活经验与符号第四节文学语言的意义第二章文学话语第一节什么是文学话语第二节回到历史之中第三节陌生化和虚构第三章作家第一节文学理论史上的作家第二节“作者已死”第三节无意识、语言与作家第四章文本第一节新批评以来的文本理论第二节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第三节俄国形式主义与英加登的理论第五章文类第一节什么是文类第二节文类的划分第三节承传与瓦解第六章叙事话语第一节什么是叙事话语第二节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第三节人物第四节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视角第七章抒情话语第一节话语的情感功能与抒情诗第二节诗歌的意义表达第三节意象、比喻、象征第四节诗

6、歌语言的结构原则第八章修辞第一节修辞的意义第二节修辞立其诚第三节修辞的差异与意识形态第九章传播媒介第一节传播媒介、符号与文化类型第二节文字与影像第三节电子媒介影响下的文学第四节超文本第十章文学的起源第一节几种影响较大的文学起源说5文学概论第二节研究文学起源的意义第三节审美的维度第十一章经典第一节经典的地位第二节经典的权威第三节经典的遴选和变迁第四节压抑与反叛第十二章大众文学第一节经典体系与大众文学第二节大众文学的传播第三节大众文学的两种含义第四节批判与肯定第十三章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第一节西方术语的引入第二节广义的古典主义与浪

7、漫主义第三节文学史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第四节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范式转换第十四章现实主义第一节现实主义概念的缘起第二节现实主义的理论含义第三节现实主义的泛化第四节被质疑的现实主义第十五章现代主义第一节现代主义术语的历史第二节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第三节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第十六章后现代主义第一节后现代主义概念之源第二节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第三节后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第十七章文学与意识形态第一节传统的定位第二节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第三节审美产生意识形态第四节文学与意识形态批判第十八章文学与历史第一节文学与历史的交融第二节

8、历史与历史演义小说第三节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第十九章文学与社会第一节社会学批评第二节地域风格第三节文学与种族5文学概论第二十章文学与道德第一节道德的批评第二节道德与审美第三节道德与历史第二十一章文学与思想第一节文学史与思想史第二节文学与思想的冲突第三节审美直觉与理性思想第二十二章文学与性别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