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磨课过程

《找次品》磨课过程

ID:36208692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7

《找次品》磨课过程_第1页
《找次品》磨课过程_第2页
《找次品》磨课过程_第3页
资源描述:

《《找次品》磨课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找次品》磨课过程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我们团队的老师在队长的带领下精心备课,积极行动,对磨课内容进行反复研讨。一磨:“磨”教材“磨”教材是关键,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并把细化后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如,在“3中找1”,老师有意识渗透“组”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要把这些物品分成左、右、外三组。在“5中找一”中,除了使学生理解能把物品分成左、右、外三组外,还会借助图片,画图理解“找次品”的方法。在“9中找1”中,理解“至少

2、几次保证找出次品”的优化思想。二磨:“磨”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教师选择教法的前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天秤的平衡原理,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确定在“5中找一”中落实“一定”这一知识点;在“9中找一”中落实“至少保证”这一知识点,并能通过活动推理出优化方法。三磨:“磨”教法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幻灯片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这节课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在

3、小组中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的过程打下基础。团队老师共同研磨每个环节,突出数学优化思想策略,让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第一次试教成功之处:1.教学设计层次清晰。从3瓶—5瓶—9瓶的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过渡自然。2.顺利突破教学重点。数学中优化策略,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通过说一说、摆一摆这样具体的操作,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9到27再进行方法优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实学生仅仅分

4、了9个,学生的体验是缺乏的,这时得出最优方法有点牵强。这节课老师是先让学生在分9瓶口香糖,在学生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过度到分析27瓶口香糖。首先是一次验证,其次加深学生的体验。为了解决概括需要例子的充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本节课采用教师提供部分典型的数据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即节省了时间,又很好的提供归纳优化的数据。不足之处1.语言不够严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求语言简洁、明确。2.在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习惯的意识还不够强。比较是个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学生只有去比较,才能很好地提炼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才能发现规律。改进设想1.规范语言。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

5、老师用准确的语言正确引导学生思考。2.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学习习惯。学习新知识后,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将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出最优方法。第二次试教成功之处: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找次品”的最优化策略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法,就能有效地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因此,老师不断地要求学生根据树状图说出推理过程,通过“说”,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大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2.教师语言的把握和引导到位。在课堂中老师用到“天平左边放()瓶,右边放()瓶,外边还有()瓶”、“如果平衡……,如果不平衡……等规范语言引导学生把活动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不足

6、之处:1.形象教学还未铺垫好,逻辑思维无法跟上。学生的思维还需要表象的支持,在本堂课表现为实践操作。当学生们还未真正理解5个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的方案时,就进入下一环节——9个物品中找到一个次品,显然这一步迈得大了些。改进设想:1.注意做好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教学。先让学生总结出5个次品中找到一个次品的一般方法,经过总结、提炼,升华到逻辑思维的层面,再探究9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使课上得更全面、更有效,学生们学起来也会变得轻松些。第三次试教成功之处:凸显知识间的联系。把这节课的内容——找次品与以前所探究的烙饼问题、田忌赛马问题等联系起来,凸显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

7、,并会找出最优化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不足之处:评价方式单一。整节课主要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评价的语言较平淡,对学生激励作用不大。改进设想:评价方式的多样。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师生评价,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生生间的评价。这么多的学生语言将比教师一个人的更丰富,评价更多元化。评价与被评价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因此,将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在相互评价的同时能促进共同进步。磨课是对教师个体的打磨,也是对教师团队的锤炼,是集体智慧的交融,也是团队素养的并进,更是教育均衡的助推。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团队磨课活动,数学课堂会更有效、更精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