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ID:36253571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_第1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_第2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_第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_第4页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文中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谁吗?你

2、知道他的故事吗?--------学生说自己了解的周恩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走近这位伟人,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来,齐读课题。 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周恩来是怎么产生这个想法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大家的疑问都是同一个问题,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读自己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由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

3、,词语会读吗?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和周恩来相关的哪三件事。请学生回答交流。 4.读了课文,谁再说说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立下这样的志向? (板书:中华不振)   师: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同学们,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  三、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  1.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中华不振”? ——生说。解释: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东北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环境优良。同时又是日本、德国、英

4、国、法国等各国之间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才使得帝国主义把贪婪的魔掌伸向了当时的东北。 2.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课文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特别是在租借里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感受更深刻。现在就让我们到租借里去看看,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课文哪一段写到了租借? 出示第七段。——生读。 从“闯进”这个词你觉得租界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不容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地方。 是的,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租界,这就是不让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那一幕令人揪心的一幕吧。 (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哪儿刺痛了你的心?请用笔划下来。透

5、过这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 预设1: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衣衫褴褛的妇女哭诉、得意扬扬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刺痛了你的心。通过表情,你明白了什么?他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你感到怎样?气愤。带着气愤的语气来读。 ——你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把你看到的度给大家听。 预设2: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亲人被轧死,却遭到了训斥,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很伤心难过。这个妇女失去的亲人可能是—

6、—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可能是她可爱的孩子,也可能是他年迈的父母,她悲痛欲绝。 她此时能指望谁啊?——中国巡警为他报仇为他伸张正义,但是中国巡警不但不……反而……(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根本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请你再读读这几句话。——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替他鸣不平——师范读。——齐读。 预设3:还有哪儿刺痛了你的心?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3.认真朗读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