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试题--江苏省海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选修)---精校解析Word版

名校试题--江苏省海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选修)---精校解析Word版

ID:36276081

大小:43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08

名校试题--江苏省海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选修)---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名校试题--江苏省海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选修)---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名校试题--江苏省海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选修)---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名校试题--江苏省海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选修)---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名校试题--江苏省海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选修)---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校试题--江苏省海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选修)---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人们的智谋是在长期作战中成长起来的,主张通过农战的实际斗争,培养“智术能法之士”。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智谋……农战……智术能法之士”反映了法家重视农战和智谋、法术的思想,故D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儒家并不主张智谋、法术,故A不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故B不符合题意;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C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

2、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智谋……农战……智术能法”,学生可以结合百家争鸣的史实,逐一分析判断。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18-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图片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诸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自于《诗经》,《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故A符合题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来自于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B不符合题意;“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提及西汉名将李广

3、,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自于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学生应该结合西周分封制的诸侯国与《诗经》的时代内容进行比较,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西汉时期,辽东高庙发生火灾,董仲舒作《灾异之记》,指出发生火灾是上天对皇帝的警示。汉武帝得知后大为光火,将董仲舒下狱,并按律将斩。后经人说情,才免其一死。这从本质上说明A.“独尊儒术”思想受到巨大冲击B.儒家思想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C.学术思想往往受制于政治权威D.儒家思想已背离时代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

4、】题干材料反映了董仲舒作《灾异之记》而遭汉武帝下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董仲舒的学术思想受到君主专制的束缚,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灾异学说,不是“独尊儒术”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强调董仲舒学术思想受制于汉武帝权威,而不是儒家思想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背离时代发展潮流,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汉武帝得知后大为光火,将董仲舒下狱”,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董仲舒学术思想受制于汉武帝权威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4.我国古代某书法字体的特色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具

5、有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下列书法作品中符合这种特色的是-18-A.B.C.D.【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材料“不真不草,流动奔放……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反映了行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草书,故A不符合题意;B是行书,故B符合题意;C是楷书,故C不符合题意;D是隶书,故D不符合题意。-18-5.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人文学者对古典文化的阐释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活字印刷技术在欧洲的传播D.大学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答案】C【解

6、析】【详解】题干材料“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反映了当时欧洲图书出版业的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活字印刷技术在欧洲的传播,故C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反映这些图书是古典文化类的图书,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也不能说明这些图书是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图书,故B不符合题意;“大学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不符合材料“民众的求知欲”,故D不符合题意。6.明末李贽认为,“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其意在于A.否定程朱理学B.重塑孔子权威C.反对思想教条D.追求个性解放【答案】C【

7、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反映了李贽反对孔子权威、反对思想教条的主张,故C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否定程朱理学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李贽并非要重塑孔子权威,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李贽思想的内容出发,紧密结合材料,即可逐一分析选项,得出正确答案。7.下表为时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懸良主持编制的课程表。下列关于该表解读正确的是1876年京师同文馆五年制课程设置-18-

8、A.西方列强控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