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

ID:36302683

大小:35.2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9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_第1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_第2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_第3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_第4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1课《最苦与最乐》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汪启洲教学目的:①积累词汇及相关文学常识。②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③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④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第1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梁启超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

2、语: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2、揭示目标:①积累词汇及相关文学常识。②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③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恩惠(huì)如释重负(sh

3、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2、积累下列词语:①监督②排解③达观④心安理得⑤死而后已⑥如释重负⑦悲天悯人⑧海阔天空⑨仁人志士⑩任重而道远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

4、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背景资料:3、感知内容:①先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

5、答案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三、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

6、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

7、快乐。四、质疑: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五、自测: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点拨:修辞手法—

8、—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