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描述(春)

学习目标描述(春)

ID:36318804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9

学习目标描述(春)_第1页
学习目标描述(春)_第2页
学习目标描述(春)_第3页
学习目标描述(春)_第4页
学习目标描述(春)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资源学习目标描述: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比喻、拟人的运用及其作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脉络;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追求未来的积极进取的情感。。学习重难点学习内容分析:《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

2、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教学重点:重点:把握作者感情脉络,掌握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难点:体会本文语言中蕴涵的感情,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会逐步提高。要加强学生动机、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

3、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自学检测一、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绿》,全收在《朱自清全集》。二、阅读全文、牢记字词1、字音。酝酿()黄晕()迷藏()嘹()亮朗()润蓑()笠抖()擞()应()和2、解释下列词语。(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卖弄烘托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

4、?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文章是怎样扣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景的?3、文章的结构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3、找最精彩的地方,用“我最喜欢段(句),好在”

5、句式说话。(要求从词、句子、修辞等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4、合作释疑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1、春风又绿江南岸()2、两个黄鹂鸣翠柳()3、踏花归来马蹄香()4、一枝红杏出墙来()5、处处闻啼鸟()6、天街小雨润如酥()具体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比喻、拟人的运用及其作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脉络;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追求未来的积极进取的情感师生活动

6、::1.朗诵感受法2.圈点勾画法3.质疑提问法4.小组探究法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比如背景音乐、春的图片、全文脉络图等,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2、朗读教学法。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可采用朗读教学法(研读、精读、品读)。3、示范分析合作、探究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式与工具:测验评价量表内容:作业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

7、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本文指,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