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点建议(1)

新五点建议(1)

ID:36337490

大小:8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9

新五点建议(1)_第1页
新五点建议(1)_第2页
新五点建议(1)_第3页
新五点建议(1)_第4页
新五点建议(1)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五点建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阅读教学的五点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广大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可谓不积极,各地开展的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教学展示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如火如荼,课堂效率已成为人们对阅读教学最直接的诉求。然而,从教学实践方面看,效果未尽人意;从理论研究方面看,太多失之偏颇。本文意在探索阅读教学的本质及规律,探索解决阅读教学中突出问题的办法,引导教师改变“非此即彼”“矫枉过正”“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研究习惯。通过对大量常规教学的观察分析和对一些名师课例的学习揣摩,结合课标的进一步学习,提出五条建议:一、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

2、重的目标定位。二、视野开阔与恰当取舍整合的内容呈现。三、整体观照与突出重点结合的教学流程。四、充分对话与学生主体突显的教学风格。五、指导学会与引导会学兼有的课程价值。[关键词]阅读教学基本规律五点建议优质高效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诉求,判断教学是不是优质高效,有三个基本的参考因素:一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量度,学习的内容是饱和还是单薄;二是学生学习感悟的深度,是浅尝辄止还是刻骨铭心;三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是少数代表还是全员参与。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有很多途径和方法,但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良好的客观条件,也不是美好的主观愿望,更不是几处别出心裁的设计,而是遵循教学的基本

3、规律,所谓“千个法万个法,不循规律都白搭”。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要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那么阅读教学有哪些基本规律呢?通过对大量常规教学的观察分析和对一些名师课例的学习揣摩,笔者认为一节好的阅读课,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追求,恰如其分地处理好阅读教学中涉及的五对矛盾。一、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的目标定位长期以来,单纯的以理解内容为目标的阅读教学弊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样单一的教学目标是衍生“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的主要原因。“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总是围绕“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打转转。而对于“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哪些表达方法?”

4、则很少关注。耗费大量时间去分析诸如人物、事件、背景等,费力不讨好地拽着学生去琢磨那些一目了然的问题,如“开始怎么样?接着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最后怎么样?”等。更有甚者,教师根据上句提问,学生用下句作答。这样一问一答将课文内容从头到尾串一遍。还有的在这个过程中随意穿插一波又一波的所谓思想教育。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涉及内容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答案都在课文中写着,只要认真读书并不难回答。提出大量没有挑战性的理解内容的问题和一些牵强附会的说教,学生感觉智商被低估,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要么有口无心的附会,要么沉默不语的回应,教学兴味索然。课堂充斥这样的提问和说教,同那些艰

5、涩难懂的问题一样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容易将教学拖入沉闷、平庸、低效的泥潭。10“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的形成,主要是在思想上没有弄清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关系,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内容,弄清课文写了什么。至于表达则在作文教学、口语交际中去专项学习。许多教师的教案包括竞赛课的一些教案,根本没有学习表达的目标描述。他们忽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不知道语文教学要“沟通听说读写”。其次是在教学设计上有心无力,有心确立学习表达的教学目标,但理解内容的设计繁杂、冗长,既不善简化又不忍删减,所以学习表达的时间被理解内容的时间所挤占,学习表达要么被取消,要么蜻蜓点水

6、,一晃而过。“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是缺乏语文味的教学,是不完全的阅读教学。它被崔峦先生称之为“顽固的魔障”,认为不解决这个问题,阅读教学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一些语文教育的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将学习表达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这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言文字学习的根本目的。语言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是语言文字运用最经常最普遍的方式。在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有这样的表述:“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呢

7、?就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也可以进行专门训练,但最经济最实效的途径是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因此课标在学段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可见,学习表达是阅读教学固有的重要任务,不是附加的,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学习表达也要避免形式主义和模式化。例如阅读写人的课文,只是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句段,让学生认识这就是什么什么描写而已;写事的课文其表达方法的学习基本上就是弄清按什么顺序写的;写景状物的课文,在教学尾声戴上一顶“借景抒情”或“借物喻人”的帽子就算完事儿。并且年复一年、千课一面,没有变化。

8、客观地讲,这比完全不涉及学习表达的教学是一个进步,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