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

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

ID:36403300

大小:9.40 MB

页数:244页

时间:2019-05-10

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姓名:富世平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项楚20050101四川人学博}学位论文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富世平指导教师:项楚敦煌变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驭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研究从来没有止境,变文的研究仍然有待于从不同的角度,继续开拓。就变文的研究现状来晚,成就主要集中在文献的整理方面,文学本身的研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同时,因为学术界基本上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从作家作品中归纳出的~些理论,来研究

2、和作家作品并不完全属于一个系统的口头性变文作品,因此一些结论并不十分符合实际。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变文的口头传统,以口头性为突破点,从五个大的方面对敦煌变文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第一,变文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阐释。主要探讨了变文之“变”的渊源和变文的分类两个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对于变文之“变”,本文认为来源于乐府变曲。“变”本为乐舞章节的单位。变曲以组曲的方式表现一定的内容,“因事制歌”,其辞有时也称为“某某变”。受到这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其它与之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表演也称为“变”,变文由此而得名。作为一种说唱

3、艺术,本名为“变”,案头化之后才称为“变文”。虽不能肯定变文一定要配合图画才能说唱,但变相的命名原因和交文是相同的。变相也是因为以“连环画”(一锚又一铺的图画,或在一幅图画中的不同区域表现几个不同的故事情节)的形式描绘故事。变文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变”本来并非文体名称,同时,相同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命名,因此变文的研究,应该从说唱表演的传统出发,充分考虑变文文本的特殊性质,不能拘泥于我们现在所见的名称,也不能拘泥于我们所见到的文本,否则会始终纠缠在这种分类的泥潭中踺JJ

4、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不能自拔。只有突破目前根据文

5、本特点或写卷中的名称进行分类的做法,从说唱的13头传统出发,变文研究才能取得更深入的成果。第二,变文口头性的历史传统。在总结学术界关于交文起源问题研究的基础之t,追溯了变文口头性的历史传统。具体从佛教的口头性、唱导的口头性和中国传统说唱的口头性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它们与变文口头传统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为了从根本上说明变文是一种口头性的艺术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当然我们所谓的口头性不仅仅是指口头说唱,更为重要的是口头刨编。佛经的口头创编从文献资料的记载和佛经中都可以得到证实。佛教经典的口头性从大的方面浇,对变文口头传统豹形成有蔫重要影响;从小的方面

6、说,对变文的语言、叙事都有熏要影响。佛经中反复出现的程式,重新回归口头,又出现在了变文说唱的过程中,就是这种影响的具体表现。根据《高僧传》等文献中关于唱导僧的记载和有关唱导的论述,分析了喝导的13头设河题。认为唱导中至少和转变艺术关系密切的部分应该是13头刨编的。同时,对手唱导中“旧本”的来源,也作了具体分析。中国传统的说唱,唐前长期在民间口耳相传,至宋蔚为大观。虽然对于宋话本的性质,学术界还有争议,魍和变文关系密切的宋前说话,应为13头创编,同样不用置疑。同对它们的这种口头性对于变文的13头传统都有着很大的影晌。通过这样的考察,至少可以

7、肯定的是,变文在发生发展的初期,作为转变艺术,是一种口头文学。那么即使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书写的文本,我们也就至少可咀肯定地说,变文是一种口头性文学。第三,变文的文本类型和文本特点。转变本是一种口头说唱艺术,但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种文本化的形态。转变艺术的文本化过程有着复杂的原因。说唱者的“预撰”、昕众的记蒙都是早期文本的来源。浇唱活动的伎艺化、职业化,一些不其备口头刨编能力的人出子各种动机,也加入了转交艺人的行列,而他们只能凭借一定的本子,这种现象也推动了转变艺术的文本化进程;宗教信仰是布惜代价记录、抄写变文(尤其是宗教题材的变文)的重要精神

8、力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发展,也为较大规模地记录和抄写这种艺术提供了有力支持;寺院教育则为记录和抄写工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作为转变艺术的文本化形态,因为记录、抄写的目的不同,变文在文本形叫川人学溥

9、:学位论文态上也是很复杂的。文章中具体分为说唱提纲或节录本、口述汜录本或晚唱底本、手抄本、转写本等几种不同的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文本结合具体作品做了分析。通过对文本形态的具体分类,可以避免我们在研究巾一些看似科学的机械观念。变异性是变文文本的重要属性,变异的原因,除了一般民闻文学普遍具有的变异的原因之外,不同记录者、抄写者不同日的的记录、抄写,也会

10、导致出现或大或小的文本上的不同。第四,变文的程式分析。程式是口头传统的产物,对于听说双方都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它既是说唱者说唱时随时搬用的说唱部件,也是听众便于接受、获得审美享受的捷径。程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