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

ID:36435599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0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_第1页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_第2页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_第3页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_第4页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特征及其生态屏障建设邓玲(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和生态建设的关键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是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屏障。现代经济意义下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在新的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过去长江上游经济建设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要构建一条绿色屏障,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社会措施等手

2、段组合的综合体系来实现。关键词: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体系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长江流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于整个长江流域乃至中华民族和亚太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一、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特征长江上游是指从长江发源地到长江干流宜昌段,全长4511km,干流和支流流经青海、甘肃、陕西、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等九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05.9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8.9%,全国陆地面积的11.1%。截至2000年底流域总人口2.62亿,占整个长江流域总人口的40%以上,该区域是我国

3、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的重要群居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长江流域因其自然资源富集、经济势能集聚、区位优势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成为推动东西经济的“大动脉”和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轴”,也是全国经济布局与资源配置的“核心区”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传输带”。长江流域的稳定和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开发、实现东西共富、促进民族团结与繁荣和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江上游地区素有绿色生态屏障之称,是长江水资源的根基和命脉所在。这是因为长江上游地处我国一级阶梯向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长江上游特殊的地质地理

4、环境和生态环境,赋予了长江上游特殊的生态环境功能。首先,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河川径流量分别占全流域48%和全国17%,在全流域和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决定着长江水资源的变化情势,左右着全国水资源利用战略的决策,是长江和全国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地区。其次,长江上游是全流域生态最脆弱地区。长江上游地区山地占4/5,地势陡峭,山高谷深,土层浅薄,森林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特别是金沙江等干热河谷,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很低,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因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是整个流域生态保护与重建的攻坚地段。再次,长江上游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区。长江上游地区特别是长江源区的大部分处在青

5、藏高原东南的延伸部分,是对全球气候变化较敏感的区域。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变化,意味全球气候变化,其影响作用显著、征兆突出,是指示全球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睛雨表”6,因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研究与保护为世界所关注。最后,长江上游是生物多样性宝库。长江上游地域辽阔,跨高原、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大气候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土壤条件,该区汇聚了我国西南、青藏高原和华中三大动植物区系的繁多种类,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物种资源宝库和基因宝库。因为长江上游地区是全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因而成为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基

6、础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然而由于在过去的经济建设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长期的乱砍乱伐、坡地垦殖,使得长江上游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草地沙化、森林覆盖率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淤积、生物物种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的制约了本地区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1、森林资源锐减,草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长江上游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也是长江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屏障。但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森林植被锐减。据估计,从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上游森林破坏相当于毁弃约6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长江上游地区由

7、于过度放牧,加上鼠虫害猖獗,草地裸露面积增大,使得草地退化严重,导致区域小气候变化,致使干旱频繁,霜雪增多,暴雨洪涝、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及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常有发生。据统计,自汉至今的2000年间,长江流域共约发生洪水灾害200多次,平均10年一次。2、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湿地生态退化,荒漠化、石漠化现象突出长江上游地区地势陡峻,山高谷深,土层浅薄,森林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低,水土流失严重。据1999年遥感调查结果,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5万km2,占流域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3%;长江上游面积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