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用)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用)

ID:36447531

大小:7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0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用)_第1页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用)_第2页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用)_第3页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用)_第4页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小学语文句子类型的题目解题方法针对小学生在按要求写句子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将这个课题归纳为六个方面:一句式变换;二仿写句子;三修改病句;四扩句和缩句;五关联词语运用;六连词成句。一、句式变换(一)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把某个人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改为第三者的转述,叫间接转述。1.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第三者转述。例: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三者转述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特殊:老师问我:“我讲课,你能听懂吗?”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

2、点变化: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冒号前的内容不变。2、人称变化。1)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或“她”,“我们”改为“他们”或“她们”)2)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引号里的“你”改为“听话人”或“我”,或者去掉“你”。3)第三人称一般改为人名。引号里的“他”或“她”改为具体人名。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有时引号里的“这”改为“那”,“来”改为“去”。如:姐姐对弟弟说:“你到我这儿来玩。”(引述句)改:姐姐对弟弟说,弟弟到她那儿去玩。(转述句)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3、”改: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不要等他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2、间接转述改成直接引述。 1)提示语后的逗号改为冒号,提示语后面部分加上引号,提示语前面内容不变。 2)提示语后的“他”或“她”改为“我”。 3)提示语后的“我”改为“你”。 4)提示语后的“那”改为“这”,“去”改为“来”。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3、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

4、间接叙述。例:①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②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间接叙述)标准文档实用文案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练习

5、: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肯定句,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

6、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要注意三点:1、词语的变化:A、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B、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可适当加上“很”、“真”、“都”等,使句子表达意思更准确。2、标点的变化: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3、语气的变化:一定要去掉疑问词“吗”“呢”。3、将句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把“谁

7、”改为“大家”,把句子整理通顺。 如: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改:我真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陈述句改反问句与之相反:1、词语的变化: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疑问词“难道……不……”或“怎能……不……”;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疑问词“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或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