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CT机(MDCT)成像技术

多排CT机(MDCT)成像技术

ID:36500986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1

多排CT机(MDCT)成像技术_第1页
多排CT机(MDCT)成像技术_第2页
多排CT机(MDCT)成像技术_第3页
多排CT机(MDCT)成像技术_第4页
多排CT机(MDCT)成像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排CT机(MDCT)成像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多排CT机(MDCT)成像技术 作者:未知来源:未知浏览次数:8发布时间:2009-6-26 1、引言: 多排探测器CT(multidetectorCT,MDCT,multi-sliceCT,multidector-rowCT,multisectionCT)代表着CT(computedtomography)技术的突破,它不仅有最佳的容积数据3D显示,而且从一个横断面技术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可以任意切面的3D成像。在性能上,多层CT扫描仪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它可减少扫描时间,降低层面的准直(sectio

2、ncollimation,SC),显著增加扫描范围。 多层CT采用两个或更多的平行探测器阵列,利用同步旋转球管和探测器阵列的第三代技术装备而成。90年代早期就有双探测器或多探测器系统,1998年又引入了四排探测器系统,2001年和2002年就可买到8排、10排、16排或更多排探测器系统的CT,多层CT很快就被放射学家们接受了,在早些年,世界范围内使用这类CT扫描仪的数量几乎呈指数上升:1998年安装了10台,1999年中期就有100台,而2000年末超过了1000台。2、优势、劣势: 这些系统的

3、许多性能由于更快的旋转时间而进一步得到改进,4排探测器的CT性能比一个传统螺旋CT扫描仪高4至8倍,而16排探测器CT的性能甚至是传统螺旋CT扫描仪的25倍以上。此外,利用多层CT改善了数据处理和影像重建,这直接转变成提高扫描仪的效率。于是,多层CT克服了螺旋CT最严重的局限之一,即,在扫描范围和SC之间相反的关系。 多层CT的劣势是显著增加数据量,尤其是选择均质成像,如:胸部和腹部(60cm)的扫描,采用16×1mm准直进行少于15秒,依赖层间重叠的大小产生600幅图像。如果对纵隔采用平滑函数

4、重建或对肺采用边缘增强函数重建,那么,用一个恒定的准直进行胸部扫描将产生同样多幅影像。一个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的CT血管造影可产生1000幅图像或更多。 当减少SC时影像噪声上升,因此,为降低影像噪声重建较薄的层面(MPR或轴层)是重要的。利用较薄的准直,扫描仪的几何效应却下降。在1·25mm准直或更少时可看到这种效应,这不应发生在更大的准直。基于射线准直的装置以及影像内插入算法在各个厂商之间显著不同。8排和16排扫描仪几何效应开始改善。 如果需要高质量的薄层影像,那么只需要增加病人剂量。在所有其他

5、病例中,多层CT比传统CT需要的剂量少,而与pitch(螺距)为2的螺旋CT剂量相似。3、探测器的类型: 多层扫描仪目前可同时获得2个、4个或8个层面,但除双探测器系统外,为了完成1个以上的准直设置,所有多层CT扫描仪有4排以上的探测器。这是依据适当的准直和增加邻近排探测器的信号而达到的。 这里有两种探测器阵列类型,矩阵探测器由相同厚度的平行探测器组成,而自谐调阵列探测器由不同厚度的探测器阵列而成,这两种类型的探测器各有利弊,目前没有哪个系统真正优于另一个。混合探测器在中央使用较小的探测器,在探

6、测器阵列的周边使用较大的探测器,在所有16层扫描仪中都这样使用。4、系统性能: 系统性能与探测器排数N成正比且用X线球管更短的旋转时间RT(rotationtime,RT)而性能有所改善。除双探测器扫描仪外,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标准螺旋CT或多层CT。 由于高性能系统,快速扫描和薄准直变得可能。用4排探测器的多层扫描仪可对胸腹(层厚<1.5mm)进行均质成像,但扫描持续时间与“传统”螺旋CT一样。就均质扫描而言仅用8层和16层扫描仪才可使扫描持续时间显著降低。5、扫描参数: 和螺旋CT扫描一样,层

7、面准直(sectioncollimation,SC),每旋转一圈检查床前进的速度(tablefeed,TF),以及螺矩(pitch,P)是多层CT最重要的获取参数。除重建增量(reconstructionincrement,RI)外,重建影像的有效层面厚度或层宽(sectionwidth,SW)也是最重要的重建参数。所有其他参数仅在特殊病例中有所不同,和探测器排数N一起,可得到获取参数N×SC/TF,以及重建参数SW/RI。 和多层CT扫描仪一起使用的pitch有2种解释,取决于探测器阵列(N×

8、SC)是否选择一个层面还是整个准直作为参考。为了区分它们,由众厂商解释的用星号标明(P*),而为众多物理学家所解释的P代表“正式”:   P=TF/N×SC螺距,“探测器螺距”,   P*=TF/SC“容积螺距”,“射线螺距” 当用单层螺旋CT时,不管探测器排数N为多少,螺距P理论上可增加到2,在4排探测器的多层扫描仪中相当于P*=8,而在16排探测器的多层CT中相当于P*=32。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厂商和扫描仪探测器排数,最大螺距在1.5-2之间。 只要SW大于或等于SC,那么,不依赖SC可选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