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自杀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ID:36529610

大小:3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1

自杀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综述_第1页
自杀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综述_第2页
自杀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综述_第3页
自杀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综述_第4页
自杀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杀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杀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摘要:对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领域时自杀行为的形成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概括,为自杀行为机制的理论建构和完善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自杀;形成机制;综述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自杀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彼此消长下,个人素质和应激相互作用的产物。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对自杀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解析,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个体自杀思想或自杀行为的产生过程,试图阐明生物、社会、心理等诸因素影响个体自杀的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是标准的心理动力

2、学模型。弗洛伊德认为,人一方面具有自我保存本能和性本能,即生本能,另一方面也具有攻击与破坏的原始冲动,即死本能。弗洛伊德分别使用Eros和Thanatos来指代生本能和死本能。弗洛伊德说,生命始于无机物,所有生命的最终目的是归向死亡——种无生命的、稳定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会永远摆脱为不断满足生物需要而进行的斗争。弗洛伊德引用叔本华的话说:“一切生命的目标都是死亡。”10(P797)Shneidman认为,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自杀的意念本来就存在于人的精神结构之中。自杀是指向自己的无意识的敌意、是向自己发泄愤怒。从心理动力的角度来看,自杀是一种谋杀。

3、因此,既然Thanatos普遍存在于人性之中,既然所有生命的最终归宿是死亡,那么,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感悟到死就是一种必然。  后来,一些理论家进一步发挥了弗洛伊德的“Eros——Thanatce”理论。Eros和Thanatos的矛盾与斗争贯穿人的一生。当个人以积极的方式成长、发展的时候,Eros是其人格中的主导因素。当个人感到停滞、抑郁、无望时,Thanatos正控制着他的生命。显然,自杀者是在Thanatos的影响下思考与行动的(P42)(P33-34)(P796-797)。  受弗洛伊德的影响,Orbach提出,可以通过测定生与死对人

4、的吸引与排斥来诊断自杀的可能性。其中,来自死的吸引力与来自生的排斥力对应于Thanatos,来自生的吸引力与来自死的排斥力对应于Eros。Eros-Thanatos的矛盾运动明确地告诉我们,虽然死亡是生命的最终归宿,但是,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Eros占主导地位,只有在生命的最后阶段,Thanatos才能取得胜利。只要不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就可以激起Eros,压倒Thanatos。Eros-Thanatos理论还明确地启发我们,不能只看到所谓的自杀危险因素,还应该看到使人免于自杀的保护性因素。在无法识别、理解和消除危险因素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识别并

5、加强保护性因素来帮助自杀者。10  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只有作深度分析才能透彻理解和应对无意识中的信息,应对消耗能量的内心冲突。弗洛伊德强调人生早期的经历对形成人格的决定性作用,强调目前行为的历史原因,使人们可能忽视引发和维持行为的当前刺激,这使他的理论在用来帮助自杀者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P397)(P46-49)。    二、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对自杀的研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一书中,迪尔凯姆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认为当个体与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便会发生自杀现象。自杀起因于个人在社

6、会中经历的“适应性”。他提出了四种类型的自杀。  第一类是利己型自杀(e-goisticsuicide)。迪尔凯姆认为,处于社会中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教徒的生活目标是宗教信仰),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发展使个人与家庭、宗教和社会相脱离,从而使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当“个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变得松弛的时候,当个人远离社会生活、并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时候”这类自杀就有可能发生。  第二类自杀是利他型自杀(altruistisuicide)。这类自杀产生于过分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与社会紧密的结

7、合使个人失去了自主性。以欧洲军队为例,士兵的个人价值被“社会价值”10所扼杀,从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导致自杀率增高。因此,当个人过度整合于社会时,这类自杀就可能发生。利他型自杀的目的是满足社会规范的要求。  第三类自杀为失范型自杀(anomicsuicide)。这类自杀由社会混乱所导致。迪尔凯姆认为,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手段之间的不平衡是一切生物痛苦的根源。动物的生理机制为其欲望划定了界限,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占有的越多,欲求越多,所获得的未能满足需求反而刺激了新的欲望。欲望有界限人们才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而欲望的限定只能来自社会。正常社会所形

8、成的等级秩序总是能够被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当社会成员认为这种等级原则合理,自己应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