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

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

ID:36541546

大小:2.94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5-11

上传者:U-145848
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_第1页
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_第2页
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_第3页
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_第4页
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姓名:张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邹建军20080401 ⑧磺鸯拳簿毪囊M蔗酮?联iS翻舰溶倦内容提要亨利克·易卜生(H伽放Ibsen'1928.1906)是挪威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本文就选择国内外学界甚少关注的易卜生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并试图将易卜生的诗歌与“易卜生主义’’结合起来,用“易卜生主义’’作为解读易卜生诗歌的一把钥匙,而反过来,又用易卜生的诗歌作为具体文本来阐明笔者所理解的“易卜生主义弦。不过,笔者在本文中所涉及的诗歌包括易卜生的诗作,也包括他戏剧中的剧中诗和他早期所创作的诗剧,尤其是让他赢得世界声誉的《:布朗德》和《培尔·金特》。易卜生诗歌里的“易卜生主义’’是以“自我主义"和“精神革命"为核心内容的易卜生式的绝对自由观,是易卜生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探讨与思考的艺术性呈现。易卜生在此秉持的“自我主义"也就是易卜生式的个人主义,即个性主义。在文本中,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忠实自我,实现自我;坚持个性,反抗群体;斥责谎言,真理至上。此外,是否具有利他性是易卜生诗歌里的“自我主义"与自我中心主义之间的真正分水岭。易卜生倡导的“精神革命’’实际上是基于小资产阶级立场上的易卜生式的自由观,它表现出精神性、反叛性与整体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然而,文本中所蕴含的“易卜生主义’’并非仅呈现积极的面貌,它也隐含了消极意义。易卜生虽然否定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但是“自我主义”的英雄们在追求自由理想的路途中,无可辩驳地牺牲了他人的利益,无意中充当了扼杀他人幸福人生的刽子手;易卜生对自由的追求是绝对的,但反叛的目的却是空洞的,这使其反叛成为一种目的性缺失的为反叛而反叛;易卜生常将个人的独立性过于夸大化,甚至引以为傲为一种自身贵族化的勋章,但易卜生也不得不实事求是地把这些孤独个人塑造成悲剧命运的牺牲品;易卜生笔下的人物往往处于两难选择的窘境之中,不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必然伴随着另一面的弃绝和牺牲,都留下深刻的遗憾。不过,易卜生在其诗歌里宣扬的“易卜生主义"并非是无根之水,而是有其形成的渊源。那是易卜生对西方某些自由思想的承袭,挪威独特历史人文传统长期濡染以及特异个人经历融合的最终结果。关键词:易卜生;诗歌;“易卜生主义":自由观;“自我主义";“精神革命" ‘o>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lrsfHEsIs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星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孙廉日期:沙I多年钥矽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狠床日期:删绰牛月弘日导师签名:细了日期:耖口字年朔二p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圄意途塞握变质迸厦!堕垒生i旦=玺i旦三生筮查:作者签名:认庳日期:加05年孕月力。日导师签名:纳耐弓日期:钞‘箩年牛月易汐日 即个性主义,且将易卜生诗歌中的“自我主义"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忠实自我,实现自我;坚持个性,反抗群体;斥责谎言,真理至上。且具有利他性是易卜生诗歌里的“自我主义"与自我中心主义相区别的根本标志。“精神革命"在本文里是相对于外在政治革命而言的概念。笔者定义他为基于小资产阶级立场上的易卜生式的自由观,并表现出精神性、反叛性与整体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二、“易卜生主义一。“易卜生主义"(Ibs朗i锄),这个名词,是批评家们为了精练概括易卜生戏剧的精神和思想而特意创造的一个新词(前人对该词的阐释见前面国内外关于“易卜生主义’’研究所述内容)。本文里的“易卜生主义"是以“自我主义"和“精神革命"为核心的易卜生式的绝对自由观,是易卜生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探讨与思考的艺术性呈现。0.4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一、本文的最大创新之处,就是选择了国内外学界甚少关注的易卜生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并用学界一直以来用以概括和评价易卜生戏剧精神和思想的“易卜生主义"为契入点,试图将易卜生的诗歌与“易卜生主义刀结合起来,用“易卜生主义"作为解读易卜生诗歌的一把钥匙,而反过来,又用易卜生的诗歌作为具体文本阐明笔者所理解的“易卜生主义一。第二、本文以易卜生的作品为客观依据,采用社会学批评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易卜生诗歌中所涵括的“易卜生主义"的具体内容,对易卜生诗歌中的“易卜生主义"的积极内容和消极意义展开正反双向的论述和剖析,并紧随其后,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由进行溯本探源,以期对易卜生诗歌进行较全面而有逻辑性的分析,同时也对涵含在易卜生诗歌中的“易卜生主义’’做一个笔者个人可自圆其说的阐释。6 ⑧矮壬_擘鳗毪囊M黼聪i8韵勖漱个主观内向型艺术家,易卜生更倾向于将沉思默想的重点由外向内回缩于自我的世界,努力开掘寻找自我、坚守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主题。它强调个人作为一种理性的存在物,具有最高的和内在的价值,以自我为目的而存在,而不是别的意志可以任意使用的工具,个人由自我支配,由自我选择,也为自我负责。‘在画廊里》是首短诗,易卜生在其中以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塑造了一位坚持自我梦想,而不随波逐流的女画家。当诗中的“我"初次见到女艺术家时,“她坐在画廊里/l晦摹一幅画。"①此时她正值青春芳华。春去秋来,时光易逝,多少年过去了,“我’’又旧地重游,没想到“我又遇见了她,/她仍然热情埘献身于画。"“她一直坐在这里,/专注于画的时候,/生活引诱过也闪耀过,/她却让它流走。"国不管世事如何变幻,女画家一如既往地执著坚守自我的理想,对自我的忠实,使她不理外在环境的改变,在她的心里既然自己选定了建筑“一个美的王国”@的目标,就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承担一切后果,哪怕在许多年后自己依然济济无名。在另一首诗《矿工》里,也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只不过与女画家始终不渝的坚定相比,矿工对自我理想的坚守经历了一番内心苦痛挣扎,于坚毅中凸显出悲壮。“我最初下坑的时候,/还像孩子一样相信胜利,/相信深渊的精灵会解答/使我绞尽脑汁的哑谜。//但是在大山的活坟墓里/只有死寂,只有黑暗;/没有一个声音呼应我,般有一点光照在我前面。”④面对无情现实的打击,是退却,还是坚守;是忠实于自己的信仰,还是放弃自我,随波逐流?“不,还是向下砸吧",“直到生命之灯熄灭。/即使没有一线希望的预兆,/即使永远是深沉的黑夜!"@在动摇之后,矿工依然选择了坚守,就算永远找不到答案,看不到希望。与上诗中的女画家相比,易卜生对矿工心路历程的展示,使矿工的形象更加的立体丰满,印象深刻,坚持自我的意志并非只有在始终如一的固守中才有意义,于短暂怀疑与动摇之后回归的自信与顽强同样也很珍贵。在易卜生创作的两部重要诗剧《布郎德》和《培尔·金特》中,虽然诗剧里的两个主角性格南辕北辙,但“却同为一个问题所困扰着:人怎样才能忠实于自己"@。易卜生按“最幸福时刻的我”o来塑造牧师布朗德,他是自我忠实与自我实现的最坚定的实践者,无论他面临的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是经济上的贫穷困苦,都不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9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20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2l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5.6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6.7页.o易卜生:<培尔·金特》,萧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7页.oJ·W·麦克法兰:“亨利克·易卜生”,‘易卜生评论集),高中甫编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328页.8 ⑧壤士擘捶瓷炙磁置妇,g髓强街交能使他背叛内在的自我与实现自我,他坚持:“一个人有一样属于他的东西,他不能给!那就是他的内在的自我’’。①“这世界要容许人不折不扣地实现他的自我,这是人的正当权利’’。@至于金特,易卜生又从另一个与布朗德截然相反的角度探讨了自我忠实的可能性。金特奉行随机应变的灵活原则,他的自我代表一连串的意愿与欲望,这也使他的自我像蜡一样柔软,可以倒进任何一个模子,被铸造成任一种形状。显然,金特忠实自我,实现自我的方式是以屈从现实,放弃自我为手段的,最后他只能变成一个没有心的洋葱头。北欧宗教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我忘不了自己,即使在睡眠里也忘不了力。@克氏对自我的执著的关注与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深层思考,跨越时空与易卜生精神相遇并嫁接,而易卜生又以诗的形式将其呈现于世人。1.1.2“管它什么世故不世故!"‘‘L坚持个性,反抗群体易卜生的战友丹麦文艺批评家勃兰兑斯说:“得到自由和伟大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个性。谁的个性少,他就只有一个人的躯壳,谁要是完全没有个性,他就等于零。’’@易卜生的个性是众所周知的,他当然不甘于变成“零”,变成一个庸庸碌碌、食人牙慧,没有自我意志与独立思想的俗人。由此,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他的诗歌中,标秉个性,张扬独立意识自然也是建构他的“自我主义”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哲理长诗《在高原》里的年轻人其志向就与众不同,他人生中的梦想不是追求甜蜜爱情和温馨的家庭生活,而是攀到高处拥有“一览众山小”的自由。叙事长诗《泰尔耶·维根》里的泰尔耶也是被描述成“一位古怪的老人"@。诗剧《布朗德》的同名主人公其个性棱角那就更鲜明了,外界的任何艰难挫折都不能使他放弃建立“精神大教堂"的理想。至于易卜生在其戏剧中所塑造的个性人物,那就更可建成一座人物画廊:奋力争取人的权利的娜拉(《玩偶之家》),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斯多克芒医生(《人民公敌》),渴望拥有自由选择权利的艾梨达(《海上夫人》),具有海妖气质的希尔达(《建筑师》),独立时尚的新女性威尔敦太太(《约翰·盖博吕尔博克曼》)等等。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77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79页.o让-华尔:‘存在哲学),翁绍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年,第19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8页.o参见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易卜生评论集>,高中甫编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179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43页.9 ⑧鹱每攀链瓷囊MA鳓隐建iS住麟交了人妖之间的区别。人的法则是“入——要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一,山妖的法则是“山妖一为你自己就够了一。①在这里,诗人易卜生以人妖之别象征性的表达了他所颂扬的“自我主义"与极端自我中心主义之间的差异。诚然,金特是重视自我的,他说:“倘若你把整个世界弄到手,却丢了‘自我’,那就等于把王冠扣在苦笑着的骷髅上。一圆但是,金薹孽鼍妻荫羹搬型嘎i隧篓薹墅匐副芦曼鬻这睇陵羹雾星甚博器霸『刀藿』茧现淄墓雾描笺莉篓萋葡蠢0篓袤藻刻j雕薹翮}涮舰踅潮L痢薹蓁冀~阡.羹蛮塑孺睬;垂囊韵一鞴镊蓁篇是倦雩5蟊鲞婪。产垂划羹瑟重持羹懋吲薹塑蔫冀引繇4贾~嘞雾壁剥钐鳃撰冀;彗营销薹漫竖霎嚣豁酵鼢础醛匿豁窿囊望轮车影i掣萨蕊并睡鲡型翰P霎蕊器摹爱丝一霹耋,雾强弼黼羹雾萼塑蓁歌案避“为自我的主义’’,即极端化的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对自己固然有责任,然而同时对别人也有责任。"@甚至当有人对易卜生作品中透露的自然主义倾向进行责难时,他断然反驳道:“左拉是在阴沟里打滚,我是去清扫阴沟。"④易卜生还在致劳拉坡得逊的信中表明:“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保持真挚和诚实。不是决意要这要那,而是决意要一个人所绝对必要的东西,因为人是自我,不可能有其他的做法。其他的一切只能导致虚假。"@也就是说,易卜生宣扬的“自我主义"强调忠实于自我,对自我一定要保持真挚和诚实,自主自处,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自我完善与发展,它明显包括“利他"的成分,在凸显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同时,有利于社会。而自我中心主义将“人封闭在自己之中,他从自己出发,根据与自己的关系去看一切。⋯⋯在我之外再没有任何有意思的事情。弦@片面注重自我利益,将自我置于宇宙的中心,并把自我的意愿无限扩大化,极端地将自我凌驾于他人之上,损人利己,是一种反社会的完全自私自利的思想。简而言之,是否具有利他成分,成为易卜生式“自我主义”与极端自我中心主义思想之间的真正分水岭。在易卜生颇具自传意味的诗剧《培尔·金特》里,他以奇幻多变的想象和绚丽多彩的诗句阐明他所秉持的“自我主义’’。金特误入山妖王国,山妖大王向他点破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87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49页.o‘易卜生戏剧四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3页.o参见高中甫编选:‘易卜生评论集>(前言),‘易卜生评论集>,高中甫编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2页.o参见F·L·卢卡斯:“易卜生的性格”,‘易卜生评论集>,高中甫编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敝社,1982年,第356页.o尼古拉· ⑧壤玉攀链竣藏M戌萌?滕ig确融澈交争中为英军舰长俘获,沦为阶下囚,为此入狱五年,刑满后泰尔耶回到家乡,此时他已人老家亡,又成了孤家寡人。但是战争造成的创伤却深植入他心里,改变了他的性情。“有时他显得可怕而怪诞,/就好像精神失了常。’’④因为在泰尔耶的精神世界里,仇恨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屏蔽了他自由的天空,报复的热血肆意奔腾绞断了他快乐的翅膀。多年之后,当上领航员的泰尔耶再次巧遇现已升为勋爵的英军舰长,起初泰尔耶决定复仇,可在他看到仇人的妻儿时,“他仿佛从梦中惊醒"∞,勋爵也在悔恨中刹那间白头。泰尔耶见此情景改变心意,以德报怨救了仇人一家,也就在这时,他也因为宽恕而获得心灵的解脱,“泰尔耶脸上、心里却再没有一丝忧愁,/他的心里一阵轻松,/⋯⋯/他大声地说了起来:‘我如今自由自在!/人活着会变得多么欢畅!⋯⋯’’’@阻碍自由的地方也是自由的出口,关键有无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去斗争、去争取、去牺牲。易卜生这个精神上的理想主义者在放弃了从外在社会革命以寻求自由的道路后,使他从更长久深远的角度去探索人类获得终极自由的途径,因为“自由永远是精神的。"④“自由是以精神元素的存在为前提的,它既不是由自然,也不是由社会所决定的。自由是人身上的精神元素。"“本质上,自由是贵族的,而非民主的。"@于是,对那些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弥散虚伪与腐朽气息世界里的人们,易卜生以先知的形象号召人们做超越世俗的贵族:“在可以说我们已取得真正的自由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我担心我们的现代民主制度无力解决这些任务。我们的国家生活中,我们的行政管理中,我们的选举代表制度以及我们的报界中,应该加入新的贵族成分。当然,我这里指的不是世袭贵族,更不是金融贵族、精神贵族和天才或天赋贵族;不,我说的是由人的性格、意志和全部精神气质构成的贵族。"师自身精神气质的贵族化实际上也是强调精神的高尚化与超越性。易卜生如此倡导贵族化,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句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天生的使命感,他仿佛觉得自己是特选的人,正像上帝在人间的特殊选民一样。在诗歌中易卜生往往喜欢用摩西自比,如《在塞特港》一诗里,诗人在为运河举行的庆典上听到有关家乡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但自觉高人一等的使命感,使诗人纵然面对残酷的现实,再不如人意的境况,也会释然:“欢乐吧,欢乐/别理睬毒虫的臭足!/身为特邀宾客,/快漂过‘比特湖’!/当白昼暗淡,/我沉入梦的甜香,/梦中法老被淹,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53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155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157.158页.o汪剑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第197页.o汪剑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第212页.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225页.1S /而摩西获得生存。一∞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在他著名的《思想录》里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刀回本身脆弱渺小的人也就凭着其超越的精神性成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也正如有的学者所言:“人区别于普通动物的独特之处在于人的精神,只有完成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积极提升、只有完成从肉体层面向神性层面的积极超越才能体现出人性的尊严与伟大。"@而对于易卜生来说,只有达到精神的自由才算是真正的自由。继而,精神性就成为易卜生倡导的“精神革命"所呈现的重要特征之一。1.2.2反叛性易卜生对自由之路的无限崇敬和不懈追求,既伴随着奉献牺牲与自我挣扎的苦痛,又散发着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热情。这使易卜生标榜的“精神革命’’既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彩,又彰显出呈现独异个性、贵族气质的反叛精神。既然易卜生倡导人们用“贵族"的气质武装自己,那他自身就首先以贵族的气势对世间的不平事拍案而起、横眉冷对,以反叛的精神蔑视强权与不公,以清醒的冷峻正视“资本主义船舱里腐烂的尸体"。《危难的兄弟》写于1863年12月。此时丹德战争爆发,瑞典和挪威口头上热情鼓吹“斯堪的纳维亚主义’’,仿佛它们可以为了斯堪的纳维亚三个民族的福利事业牺牲一切,然而当普鲁士与奥地利联军的炮火猛烈攻击丹麦时,瑞典和挪威为求自保采取中立政策,按兵不动、隔岸观火,导致丹麦惨败,被迫割让了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两地。挪威在此事件中的背信弃义与贪生怕死,让易卜生极为失望,于是由感而发,愤而为诗:“上次国王的巡行,/王子们曾如何洽谈?/噢,不过是再次玩乐一通,/古斯达夫王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宫/挥舞卡尔十二世的宝剑!//⋯⋯//而你,我得救的挪威兄弟,/脚踏神圣的土地,/凭借着许诺的美丽字句,/忘却那危难的瞬息,/仓猝逃避祖辈的船头,/漂过大海的巨浪,/从一个港口隐匿在另一个港口,/换姓更名,/为了活命而躲躲藏藏!’’④《林肯被刺》写于1865年林肯惨遭暗杀不久,表现了诗人激励人们以弱势对抗强权的勇气。“哪儿在刀尖上面飘荡着公理,/哪儿在绞颈架旁建起了法院,/哪儿就比唇枪舌剑的此地/更接近胜利起义的一天。/一个意志醒着,有朝一日撒谎大o‘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02页.。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57一158页.国魏韶华:“论鲁迅的‘思想原点’及其克尔凯郭尔之影响”,‘鲁迅研究月刊:》2D04年第7期,第36页.。‘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114.115页.16 斗争。为此,易卜生反叛的探照灯系统地扫视过阻碍他通往自由之路的各个方面,人类、社会、集体、政治、制度,乃至于自己。他否认国家的存在价值:“国家对于个人来说,是个应该诅咒的东西.⋯⋯就是吞没个人,把他溶化到政治和地理的概念里⋯⋯打破国家的桎梏!这就是我准备参加的革命。"g他痛恨虚伪的社会人情,憎恶鄙陋的道德习俗,诅咒现存的政治秩序。“宗教,政权,婚姻,家庭,资产阶级当时的一切,在易卜生看来,都是懦弱和谎言的产物。"@他抨击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只载有腐烂尸体的船力。@他蔑视群体,提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回“真理和自由最大的敌人就是那结实的多数派。"@他攻击政党:“政党像一架做香肠的机器,把各种脑子搅碎了拌在一块儿,所以咱们只看见一大堆浑头浑脑、破烂稀糟的东西!"@他抵制友情:“朋友是昂贵的奢侈品;当一个人把全部资本都投入某一事业和生活中某一使命中去后,他是无力去维持住朋友的。维持朋友的高代价不在于你为他们做什么,而在于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你要抑制自己不去做什么。"∞就算是对自我,他也无时不在怀疑反省当中。短诗《致吾友,一位革命演说家》共七节十四行,却清楚表明了易卜生的“整体革命’’的反叛立场。“须知我只承认一种革命,/决不能由三心二意者执行。//论光荣与彻底当以它为最,/我指的是创世记的洪水。//即使那时,魔王也会失算;/瞧吧,来了挪亚,他将主宰波澜。//让我们再一次来盘根究底;/言与行必须合而为一。//你把世界淹齐了咽喉。/我却乐于用鱼雷袭击方舟。挣@布朗德更是将“全有全无”当成座右铭,作为他一贯的行事准则,诗剧一开始布朗德就否定了农夫代表的庸人主义,画家艾伊纳代表的享乐主义和葛德代表的愚割羁薹;荐着环象巷蓁冀菲娈鍪圣囊垃蚕羹蓁垂孽翥霸蛰雾星蒌稔;r■绣鹳~Ci蓟鲥蓁甄。必掳确~霎嵫坶i蟛崾i霎潲堪湖~蠢蔫萎:藏锗塞舔嚣垒.鲥影囊蚕羹酒j瞬葺■孺向辅俩;謦絮型薹翼矗媸骆婴黍鬈萋垂蓬羹羹鎏=蚕羹囊霪鐾羹蒸交;"x ⑧疆士擘挺堍囊.M落触,g弼拄翻盛在要紧关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达不到要求时,你得不到原谅。如果服役一生还不够,你得甘心迎接死亡。"①当阿格奈斯觉得自己意志力衰弱、力不从心时,布朗德鼓舞她说:“对芸芸众生有一个要求:‘不可因怯懦而妥协。’一个人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或者做得不彻底,他整个儿应该受到指责。这一条法则必须确立,不是通过宣讲,而是通过身体力行。一@布朗德不仅近乎苛刻和顽固地要求别人贯彻全有全无的铁律,自己更是像圣徒一样牺牲了尘世的一切值得珍惜的东西:母亲、儿子、妻子,直至自己的生命,彻底实践了他所尊崇的全有全无的整体革命主张。易卜生这种对集体、社会、国家全方面否定的姿态,曾使人们一度认为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不见容于社会,抛弃国家观念。事实上,易卜生正是因为对祖国爱得热烈,才会否定得越彻底,这份对挪威悖反而深刻的爱恋在诗歌中有明确的表达:“我诗情的火焰能燃得多么漫长遥远,/我祖国的边界线就多么漫长遥远。"@甚至当诗人在国内各种势力的围攻下被迫流亡异乡后,他依然心系祖国:“他把船首/转向了南方,/厌倦于北方诸神/航向更友好的海港。//雪国的信号/已向大海沉没;/在南方的阳光里/寄托着他的梦。//他焚烧了他的船;——/浓烟冲霄,/蔚蓝的天.空架起/通向北方的桥。//从南方明亮的丛林/每夜每夜/一个骑士独自/驰向覆雪的茅舍。"④由此可见,易卜生对群体大多数的不屑,对庸俗社会现实的讨伐,对国家观念的抛弃,皆源于群体、社会、国家对个人独立意志和精神自由的层层压制,而为了铺就通往精神自由王国的天梯,就一定要以决绝的姿态踢除挡在自由之路上的一切障碍,而他这种全面的反叛与否定则恰恰从另一角度表明了易卜生不是一个“本能的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而是一个“反思的爱国主义者’’。@总之,易卜生倡导的“精神革命”指向的目标是他梦想的自由王国,它是易卜生心中所选定的人们重获自由圣衣的必备武器,也是他认为人们可以保有与实践“自我主义”的法宝。易卜生站在小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号召人们通过积极战斗的革命反叛方式获得精神世界的自由。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反叛、斗争是唯一有效的武器,而要反叛、要斗争就会伴随牺牲、经历痛苦,但易卜生以极强的使命感和高涨的理想主义激情去直面迎接这些苦难,在追求自由之路的炼狱中涤净灵魂的污垢,毫不犹豫地飞向自由的天堂。也因为易卜生对自由的要求是绝对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88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第192.193页.。‘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68页.。‘易卜生文集)(第八卷),第40-4l页.o参见王元化主编:‘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第19页.19 ⑧壤专擘缝敞M成朝设FS弱瓢图墓化的,所以他拒绝了保持平衡的折衷主义和循序渐进的改良主义,而主张“全有全无”的“整体革命”,对充塞在自由之路的一切障碍: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我的对立面发起了全方位的进攻。但是,易卜生对群体大多数的不屑,对庸俗社会现实的讨伐,对国家观念的抛弃,却是因为他对祖国深深的爱恋,他这种悖反而深刻的做法反而恰恰昭示出他是一个“反思的爱国主义者"。 第2章逆向思辨——易卜生诗歌中“易l、生主义"消极面的探讨通过上章所述,我们知道由“自我主义"与“精神革命"为两冀,撑起了易卜生诗歌中的“易卜生主义”的核心要意,笔者且在上章中主要阐明了易卜生诗歌里所体现出来的“易卜生主义’’积极一面的内容。但如若细读文本,就可以品味出易卜生在其诗歌里所宣扬的“易卜生主义一中值得讨论、反恩的问题,乃至互相矛盾的悖论与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在本章中,笔者将从反向思维出发对易卜生诗歌中的“易卜生主义”的消极负面意义进行探讨。2.1追求路上的牺牲在易卜生的后期代表性戏剧《建筑师》中,索尔尼斯说:“叫我寒心的是:为了这些成就,我都得偿付代价,代价不是金钱,而是人的幸福——不仅是我自己的幸福,并且还有别人的。"①从这位功成名就的建筑大师满是无奈的感慨中,我们也听到了隐匿于戏剧人物背后的艺术家易卜生自身无可奈何地叹息。在追求自由、实现梦想的路途中,必然不会一马平川,没有坎坷与障碍,这让牺牲无可避免,易卜生诗歌中的“易卜生主义"虽然否定了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但易卜生对现实生活复杂矛盾性的如实反映,以及在其诗歌中多元观念的并存,让易卜生在实际创作中不自觉地僭越了自我倡导的“易卜生主义"的主旨,违背了自己的创作初衷。从而在诗歌中隐含了与自身本意相悖的另种解读,就像索尔尼斯所说的,他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也牺牲了别人的幸福。我们先来看《在高原》这首哲理长诗。诗人在这里塑造了一个排除万难,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男子汉”形象,他是全诗的主角,是诗人全力颂扬的英雄:“我受到了锻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从现在起我走在高处。,我并非白白地从低地向这里攀登。/这里有自由和上帝。我一人得到了它们,/其他所有的人都在谷地踱步。"回诗人将诗中的“我"——位年青人,抬高到与上帝同在的高度,赋予他俯视众∞‘易卜生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56页.。‘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42页.21 ⑧矮每攀楼後戈-M戊嚣E猛’g!l魁E镯噻人的自豪感。可以说,对这个男性形象,诗人是寄予厚望,恩宠有加的。撇开诗人赞扬男主角的誉美之词,我们再回过头看看诗中的另外两名女配角——这位青年人的母亲和恋人。先说母亲,母亲年老体衰,身边急需儿子的照顾,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上山了,春去冬来,母亲苦盼儿子归来,但迟迟不见其踪影,一场大火中,这位母亲就随着火苗一起灰飞烟灭了,连儿子的最后一面也未见着,就含恨阴阳永隔了。再看看“我”的恋人——位美丽温柔的姑娘,情人临行前,曾许下永不分开的誓言,可誓言余响在耳,情人已出发远行了。这位姑娘就顶着未婚妻的虚名,一夜夜地等待着情人的消息,一季季地流逝着宝贵的青春岁月,直到未来的婆婆过世,还是没有见到自己恋人的身影,最后在无可奈何和失望中改嫁他人。由此,我们看到,这位诗人赞誉有加的“男子汉"背后的成功之路,除了撒满自己努力拼搏的汗水外,还铺就了母亲思念儿子的痛苦,未婚妻“夜夜思君不见君’’的哀叹,乃至她们在极度困苦无依时呼唤儿子、情人归来的苦涩眼泪。但是,诗人只是一味强调了“我"的成功,有意淡化乃至掩盖了成功者的母亲和未婚妻所承担的所有痛苦和辛酸,用母亲与姑娘的幸福乃至生命做了青年人成功圣坛上慷慨廉价的献祭。我们再来看诗剧《布朗德》,布朗德意志的坚定性和对自我理想追求的执著性,相对<在高原》中的年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牺牲的彻底性、顽固性与残暴性也就更强。与易卜生在多部作品中反复设置的主人公身份一样,布朗德一开始就自命为上帝的特殊选民,在与农夫的对话中,他表明了自己听从伟大主人——匕帝的差遣回,他笃定自己诞生到人世间的使命“就是要治好它的病症和缺陷"o,“要通过生命的巨大传声筒,向全世界大声疾呼。"@把特殊使命视为整个生命的布朗德,实践理想的意志愈坚定,牺牲的决心愈彻底,也就愈显得残暴无情,缺乏人性。既然布朗德树立了唤醒整个迷失一代,使其精神拯救的伟大理想,他自身的牺牲无可厚非,反而自我牺牲得愈多,就愈显其精神境界的高尚,但可惜地是,布朗德为了达成所愿不自觉地也摧毁了别人的生活,乃至牺牲了别人宝贵的生命,并且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地认为理所当然。他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使命感,使他潜意识中赋予自身拥有操控别人人生的权利,他自己作为表率在牺牲,也期待着、鼓励着别人做出同样的牺牲,“他视生命如草芥,而且坚持要别人与他一样做,又任意谴责那些不能跟随他的人们。"④而最无辜、最不幸的就是他的至亲——母亲、妻子与儿子。因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49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第160.16l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第176页.西布莱德鲁克:“诗人易卜生”,‘易卜生评论集),高中甫编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296页.22 为守财奴似的母亲不愿捐献处心积虑积攒了一辈子的财产,所以,他拒绝探望病危的母亲,临终也不给她受洗,致使母亲带着最后的遗憾孤独的离世。因为他认为不能抛弃教民和使命出走,所以,他顽固地不带儿子到气候温暖的地方医病,致使一个本该茁壮成长的小生命过早地离开人世。因为他要求妻子弃决一切俗世尘欲,将意志力量完全融注入他的事业理想的建构之中,所以,他不许妻子悲悼思念亡儿,致使妻子为他所谓的使命油尽灯枯。总之,不管是《在高原》中的青年人,还是‘布朗德》里的同名主人公,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崇高性与合理性是毋须置疑的,但是在追求的实际过程中,他们无可辩驳地都牺牲了他人的利益,无意中充当了扼杀他人幸福人生的刽子手,做出损入利己的不义之举。这种目的与结果悖反的差异,就像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关于善恶的探讨那样:“那些抗击世界的恶与苦难,渴求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公正、更幸福的世界的人们,随之又酿造无数新的苦难和恶的新形式一。①“善和恶都具有接受最矛盾的形式的能力。善可能成为新的隐藏着的形式的恶。"⑦2.2反叛之中的虚无易卜生说:“如果要掌握自由而不经常地追求自由,那么任何这种掌握自由的做法都是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因此谁要是在争取自由的时候停下来说:我已经取得自由了,那么这恰恰证明他已经丧失了自由。"@可见易卜生喜欢自由的理由,是为了自由而斗争,而不是拥有自由。甚至连对易卜生极崇敬的拥护者威廉·阿契尔也认为,如果细加研究,与其说易卜生的政治和哲学观点是激进的,不如说只是混乱的。易卜生不是一位全方位的、系统的思想家,他仅仅是唱反调,反驳每一种已确立的思想原则。④在易卜生的笔下,自由的概念虚幻得好似“空中楼阁",在他看来,自由并非某种有形的实体,而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境界,它像温暖的太阳一样高悬于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远方,又如极乐的天堂一样激发人们的热情与向往。由此,精神革命的目的——自由的悬空,易卜生所鼓吹的反叛、革命、斗争也不幸沦落为目的性缺乏的为反叛而进行的反叛。对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的易卜生来说,自由存在于追求的路上,斗争的途中;关键不在于革命和反叛什么,而重在革命和反叛。。汪剑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第13每137页.。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张百春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2ll页.。杰尔查文:‘易卜生论:},李相崇、王以铸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年,第28页.。参见保罗-约翰逊:‘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2.113页.23 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等等"。①但是当群体过度甚至无限制地扩张到个人的独立生存领域,意图将“个人融化在群众中,不复是他在单独自处时的那个人一,“个人在群体中成为孤立的原子,他个人对存在的追求被牺牲掉了一。圆这时,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对入侵的群体意识自动归避与抵制,在遵循统一性、共同化的单维世界里凸显自我的独特色彩,并乐于享受几分保有主体感的孤独。但是,推崇性格意志贵族化、常常自命为特殊选民的易卜生,将个人的孤立性过于夸大化了,甚至引以为傲为一种自身贵族化的勋章,把造成他所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社会势力中的孤立处境反炫耀为自己个人强大力量的源泉与体现自身优越感的图标。而最能彰显易卜生这种观点的证据就是凝缩于l:人民公敌》中斯多克芒医生所讲出的那旬名言:“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独的人!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本身喜欢置疑与反省、追问与假设的易卜生,虽然强调了杰出个人重要意义的主旋律,但又在其中发出了自我怀疑的声音。关于孤独个人的悲哀这点,在易卜生的戏剧《人民公敌》里有突出的反映,而在易卜生的诗歌和诗剧中,这一点在诗剧《布朗德》里体现得最为集中。布朗德凭着盲目的热情,自以为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负担拯救堕落世人的使命感,为了听从上帝的召唤一意孤行地牺牲了母亲、儿子与妻子,但是他一厢情愿的牺牲换来地却是世人的误解,他们还是以庸俗的名利观来评测布朗德的所作所为。此时,即使是意志顽强、信仰坚定的布朗德也不得不在残酷现实面前感到孤军奋战的无助与四野无人的苍凉。他说:“我在这荒原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孤单。我提出的问题一个也得不到回答,引起的只是鸡啼蛙鸣。⋯⋯匹马单枪去战斗的人是毫无希望的!"@当最后,曾经跟随布朗德上山的村民半路不仅弃他而去,还倒戈相向用石块砸他,只落得孤家寡人时,一向理智清醒的布朗德终于抵挡不住孤独的重压,禁不住热泪交流地喊道:“渥尔夫和阿格奈斯啊,回来吧!我孤身一人坐在山巅;北风吹得我透心凉。鬼魂缠绕着我,它们的亲近使人身心发冷一!"④同时,为了与布朗德的“超人哲学"相辩驳,易卜生还有意设置了两个次要人物一乡长和副主教与他展开对话、争论,发出了与布朗德截然相反的声音。乡长为了赶走布朗德,劝说道:“布朗德,单枪匹马的战斗注定是没有希望的。"@“一项再好的事业,不合大家的心意,便绝少成功的希望。"@接着是副主教,他也预言。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4页.∞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33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25l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第280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第204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第22l页.26 ⑨壤蚤哮楼戤M蔗触iS!r】勖黼苍白,嘴唇没有血色刀①,最后“目光呆滞,过了一会,他失声痛哭起来",“双手举过头顶,握在一起,身子扑倒在台阶上"。圆就在他临死的最后时刻,他自己也承认“我付出的牺牲使我心如刀割”,并“热泪交迸"@地呼喊妻儿的名字。易卜生塑造的在两难窘境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使我们既深切同情他们的遭遇,又深感人作为极化矛盾存在物的灵与肉的二元分裂与痛苦撕扯。但也因为文本中多种悖反又互相联系的元素的存在,构成了文本的内存张力和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也给读者留下了从多维视角的阐释可能。西‘易卜生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2凹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第212页.o‘易卜生文集'(第三卷),第280页.30 第3章溯本探源——易I、生诗歌中的“易卜生主义力成因的追问3.1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易卜生主义"是一种易卜生式的绝对自由观,那么,易卜生形成这种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自由观并不全然是他个人的独创,他必然有西方自由主义思想长期发展演变而留下的集体烙印。本节就试图从对西方自由哲学思想的简单梳理中探讨“易卜生主义’’形成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时期,自由作为一个神圣的字眼进入人的视野,绝大多数哲学家已开始把对自由问题的探讨列入自己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自由诸问题进行简单现象描述以外,还试图对其进行理性的辨析与逻辑的论证。著名的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认为个人的最大自由在于他的独立性以及对社会的超越。但他又强调了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联系的重要性。个人由于自身力量的软弱,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满足自身安全与各方需求,个人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国家是公民自由的支柱。智者学派中的普罗泰戈拉,首开入的问题专门哲学研究先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这种把人的感觉作为衡量一切事物标准的主张,无疑为后世个人主义、主观主义与相对主义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苏格拉底认为,对于人来说重要的不在于他有感觉、利欲和意见,而在于他具有反思的能力,主张由意志做出决定。他将人的自由活动归结为意识的活动,将人的自由的目的与自由的获得归结为达到普遍精神与达到普遍精神的认识。苏格拉底的门徒与朋友,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观则没有跟随智者派的脚步。在《理想国》中,自由与平等的观念遭到柏拉图的坚决抵制,“对人类智识史上即将出现的人类自由观念煞费苦心地发起了最为系统和有力的攻击”。①在柏拉图那里,某种形而上的理性主义置换了怀疑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自由的主体由国家取代个人。个人只是国家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整体自由。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观与柏拉图的看法大致相似,他认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是一个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的人。不过在他的对人的自。约翰·格雷:‘自由主义’,曹海军、刘训练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页.31 ⑧壤每攀锺疆史M式瓣脒·S弼和嗣墓里首先拨开对自由层层压制的阻碍,发出了呼唤自由的微光.弗里西斯·培根以一句“知识就是力量一的口号,昭示了人凭借知识赋予的神力就可以成为自然和自身的主人,从而成为自由的主体。斯宾诺莎则认为自我保全规律是自然界的固有永恒规律,而自由“能使人享受到一种永久的和最大的快乐一的幸福,所以人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是人追求自我保全的必然结果。同时,他也同培根一样坚信知识的力量,把知识的获取看成获得自由的重要手段。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常常被称为是机械唯物主义与机械决定论的代表,但他们对自由的理解有其自身的独特的视角。他们主张人生来自由的观点,但他们坚决反对把人的自由夸大为人的为所欲为。为所欲为的最终结果不仅使人丧失自由,而且还会给自己与他人带来危害。因此,人的自由是一种极其严格的被决定着的东西,所谓自由就在于人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从康德开始,哲学家们一面高扬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一面又将眼光更多地聚焦于人的族类的整体的自由上。其中,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更是把个体自由服从族类的自由的观点推向了极端。在他那里,人的族类自由发展与个体自由发展间的矛盾与背离永恒存在,个人注定要成为人的类精神化身的绝对观念的工具与牺牲品。从以上对易卜生所生活时代之前的西方自由思想的简略回顾中,我们发现,不管哲学家们抱持的自由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们大体上可分成族类自由观和个体自由观两种。前者以理性主义为基础,宣扬整体自由优于个别自由,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的或族类的自由,把个人自由横遭限制,个性发展惨受压抑视为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后者则以经验主义、感觉主义等非理性主义为基础,片面强调个人自由的发展。①显然,以“自我主义’’与“精神革命"为核心内容的易卜生诗歌里的“易卜生主义"更多地是对西方个体自由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易卜生诗歌里的“易卜生主义”中的一些观点同伊壁鸠鲁的自由观颇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将自由的概念更多地聚集于人的思想、精神领域,而不是外在的政治自由权利或民主制度;他们都强调自动放弃凡尘欲望,以求心灵宁静自由。伊氏的自由观有逃避现实、远离社会斗争的倾向,而易卜生在自身对政治社会革命的失望中龟缩回灵魂拯救的大旗下,用力呐喊“精神革命”的口号。其实,在与易卜生同时代的哲学家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也可能对易卜生的创作产生过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可能巨大而直接,这个人物就是鼎鼎大名的丹麦。参见林剑:‘人的自由的哲学思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36页,第82.83页,第166.172页.33 宗教哲学家、存在主义先驱者克尔凯郭尔。虽然,易卜生一口否认了克氏对自己的影响,我们也无从在易卜生的传记资料中获悉他是踏着克氏的精神林荫道步入自己创作广场的确凿证据。但是,他们相近的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不得不让我们产生某些合理性的联想。或许在北欧那种相类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的熏染中,在相近的时空下,就会让截然不同的两位文化巨擎产生相似的精神漫游与人生哲思的探索,从而出现他们思想心灵殊途同归、不谋而合的情况;也或许是因为克氏的著作与观点在流传中如微风细雨般对易’卜生的心理建构与思维方式起了“润物细无声"的潜层影响,而易卜生又在构筑他的艺术王国时挑选它们打了一层思想地基。不管是何种可能,无可否认,易卜生诗歌里的“易卜生主义"中的不少观点与克氏的哲学思想颇多相通之处。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核心是个体生存观,他站在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格言下,否定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哲学体系,以怒不可遏的姿态批判了整个时代对个人的轻蔑,并以惊世骇俗的行动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所宣扬的精神信仰。克氏的哲学有如下几个主题:“个体主义刀、“真理即主观性’’、“非此及彼一、生存的三层面、信仰、“心灵的清洁"、激情、生活中的首要之事:“赢得自我,获得自我刀。①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克氏与易卜生一样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只有个体才是真正的决断者,并反对民主。@克氏宣扬“非此即彼力、“心灵的清洁’’的非调和原则,而易卜生的《布朗德》中主张的“全有全无"观念常被人认为是对克氏这种思想的回应。此外,克氏断言“人即精神",强调信仰、激情、排斥理性,关注自我等方面亦与“易卜生主义"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不过,“一个有着独特个性的作家的文化接受绝非一般性的知识贩卖,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相遇,空泛的文化接受概念并不能穷尽其中的奥秘。"“即使同处于一个精神星空之下,每个作家也都是带着各自独特的‘理解前结构’趋近于他的影响源的。"@更何况是像易卜生这样将独异个性宗教化,把创新意识奉为艺术命脉所在的拓荒型文学家,更加不会甘于粗糙的食人牙慧,落人话柄,必然要带着他独特个性气质、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选择性地接受外来影响。因此,易卜生在其诗歌里宣扬的“易卜生主义",虽然并非无根之水,无本之源,而是承袭了西方源远流长的自由思想的历史传统,吸收了这一丰富思想宝库中的话语资源,但也因为融合了易卜生个人的体验与思考,而最终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独门创见"。o参见苏珊·李·安德森:<克尔恺廓尔》,瞿旭彤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35页.。参见杨大春:‘沉沦与拯救——克尔凯戈尔的精神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页.。魏韶华:‘克尔凯郭尔之影与鲁迅的易卜生观>,‘东方论坛)2001年第4期,第39页.34 3.2挪威的独特历史和人文背景易卜生临终前曾对一位德国友人说过,“谁要想了解我,必须先了解挪威。"回易卜生对友人的忠告,启示我们要想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易卜生的诗歌,探究易卜生诗歌里“易卜生主义"何以产生的原由,不能不了解生养诗人的那块土地——挪威的历史传统和人文背景。挪威王国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处欧洲大陆西北边陲j这里气候寒冷,在西北部的苦寒之地,有的地区甚至常年冰雪覆盖。挪威整个国家位于高台地上,西海岸的三分之一处在北极圈内。挪威的地理条件也很恶劣,除峡湾边沿地外,其它地方树木丛生,巨石遍布,野蛮荒凉,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可耕地少,因此,土地历来都是财富、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陆上的矿藏也不丰富,粮食长期不能自给,一到荒年或海外供给线一断,就会引发国内的饥荒。但是陆上欠缺的东西部分从海洋得到补偿。挪威北、西、南三面环海,长长的峡湾、绵延不断的海岸线、近十五万个屏障式的岛屿和岩礁以及温暖的海流确保了挪威海上交通的便利,而且优良的海港也盛产鱼类,部分解决了居民的食物问题。@挪威虽然没有像南方那样一马平川的辽阔平原与温暖太阳下千姿百态迎风摇曳的娇妍花朵,但这里有雄伟壮丽的别样风景:波涛汹涌的大海、错落起伏的高山、长年封冻的冰川、气势崴嵬的峡谷、一望无际的森森,等等。难怪,在易卜生的诗歌里森林、高山、冰川、峡湾、大海、风雪等是经常出现的意象。挪威的气候,总的说来,寒冷、潮湿、日照稀少、严冬漫长。这个国家,在人们的长久记忆里,“一方面是巨伟粗朴的山川,惨淡的太阳光,北极极光的耀亮,常是发怒似的粗恶的海,雪堆似的巨浪打击着高耸的崖石和北极圈内的冰川:另一方面呢,是那个短促的夏季的蓝天和碧海,长在的光明,和几乎可以说是奇迹的植物的荣茂。是这样的寒冷和温暖的强烈的对照!刀@因此,挪威人理所当然的将宇宙设想为冰与火的奇怪混和与斗争。奇特的自然现象,也孕育了冷漠似冰又性爆如火的易卜生极化矛盾统一体的特殊性格,“两种感情上的气质形成了他这个人。一种是想逃避他生养之地黑暗压抑的困境的要求,另一种是想走进并拥抱光明的自由王国的强烈欲望。"④因而,“人们是多么渴望太阳呵!"是易卜。比昂·亨默:“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易卜生研究论文集>,孟胜德、阿斯特里德·萨瑟,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42页.o参见托·金·德里:‘挪威简史>,华中师范学院‘挪威简史)翻译组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3年,l石页.o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237页.o哈罗德·克勒曼:‘现代戏剧大师易卜生),蒋嘉、蒋虹丁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页.35 ⑧壤每拳艟钕囊M船麟ig稍融潜:倦的英丹战争中,丹麦战败,但在俄国的力主下,把挪威作为赔偿,转让给了瑞典,挪威渴望独立的梦想再度破灭,消息传来,举国上下为之哗然,为了反对这一不合理的条款,挪威进行了政治和武装的双重反抗,但终因国弱力单在瑞典的武力镇压下屈服,被迫与瑞典结盟。o就在这样长期民族屈辱,国家尊严扫地的窘境下,易卜生在挪威出生并成长起来。一方面,在易卜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底色里,有着幼时即熟知的先祖的英雄传奇和“黄金时代"的权力荣华梦,同时,还有出自于“自由农民之子一天然的追求自我独立,向往自由的精神气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现代挪威经济上的积贫积弱,政治上的被动挨打,文化上的落后愚昧;现代挪威人的犹柔寡断、信仰缺失。因此,这个有远大政治抱负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小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不可能安于现状,做一个安分守己的附庸国的“顺民",而是自觉地对现代挪威人那种缺乏自主意识、民族自尊心、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国民劣根性,进行深入地批判,宣传以“自我主义"与“精神革命"为核心的“易卜生主义刀,并进一步扩展为致力于现代人的精神拯救。3.3易卜生的个人经历易卜生说:“我所创作的一切即使不是我亲自体验的,也是与我的阅历过的一切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⑦当有人要易卜生谈谈自己的作品时,他明确表示,我将不得不顺便谈到自己的一生,而这会构成相当厚的一本书。@为易卜生作传的哈罗德·克勒曼说:“易卜生的剧作是有深度的自传体’’。④由此可见,无论是易卜生的研究者还是易卜生本人都表明诗人的创作与其人生经历的密切联系,要想解密易卜生的文本及其“易卜生主义",探究他的生平际遇必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下我将从家世背景、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和创作事业等四个方面阐明易卜生诗歌里的“易卜生主义"是如何形成的。先看看易卜生家世背景。1928年3月20日,易卜生出生于挪威首都克里斯替阿尼遏(今奥斯陆)南部的一座小城斯基恩,这里“迷信、胆怯而又野蛮”。@“一切违背平常的生活习惯的事会遭受严厉的谴责,一切新奇的都是可笑的,一切反常。参见石琴娥:‘北欧文学史>,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150页.o高中甫编选:‘易卜生评论集》(前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2.3页.o参见‘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230页。。哈罗德·克勒曼:‘现代戏剧大师易卜生>,蒋嘉、蒋虹丁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页.o保罗·约翰逊:‘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9页.38 参考文献一、著作l、杰尔查文:{:易卜生论》,李相崇、王以铸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年。2、<易卜生戏剧四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4、托·金·德里:<挪威简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3年。5、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6、茅于美:《:易卜生和他的戏剧》。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年。7、高中甫:《易卜生评论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8、易卜生:《培尔·金特》,萧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9、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10、哈罗德·克勒曼:《戏剧大师易卜生》,蒋嘉、蒋虹丁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1、让·华尔:<存在哲学》,翁绍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年。12、敬东:《北欧五国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13、埃里希·弗罗姆:《对自由的恐惧》,许合平、朱士群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14、萨特:《词语》,潘培庆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15、王元化主编:《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6、格温·琼斯:《北欧海盗史》,刘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17、杨大春:《沉沦与拯救一克尔凯戈尔的精神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18、孟胜德、阿斯特里德·萨瑟:《:易卜生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19、《易卜生文集》(1.8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20、林剑:《人的自由的哲学思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21、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22、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47 23、萧风:<北欧神话故事》。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年。24、保罗·约翰逊:l: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25、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张百春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26、郭湛:<主体性哲学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7、戴尔·布朗主编:<北欧海盗——来自北方的入侵者》,金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28、王忠祥:《:易卜生》。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29、斯蒂文·卢科斯:<西方人看个人主义》,李光远译。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年。30、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31、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2、苏珊·李·安德森:《克尔恺廓尔》,瞿旭彤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33、《易卜生精选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34、汪剑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35、王宁、孙建:《易卜生与中国:走向一种美学建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36、约翰·格雷:《:自由主义》,曹海军、刘训练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37、石琴娥:《北欧文学史》。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38、王远年编选:《易卜生诗歌研究》。香港:雅园出版公司,2006年。39、石琴娥:《北欧文学大花园》。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40、聂珍钊、陈智平主编:《易卜生戏剧的自由观念——中国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二、论文l、王宁:“易卜生剧作的多重代码”,《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4期。2、钟翔:“读易卜生诗作札记”,《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3、王宁:“易卜生剧作的意义重构",《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4、顾红亮:“论胡适的存疑原则及其理论渊源”,《浙江学刊》1998年第3期。5、刘川鄂:“胡适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