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

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

ID:36543569

大小:385.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1

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_第1页
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_第2页
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_第3页
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_第4页
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投稿類別:文學類篇名: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作者:林育賢。台中二中。一年十五班張惟敦。台中二中。一年十五班陳松永。台中二中。一年十五班指導老師:廖悅琳老師1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壹●前言一、研究動機每一天世界都在變動,舊的思想可能會被新的思想取代,但為什麼孔子的理念不但在諸子百家的競爭中勝出而且至今都沒被取代?想必其中的道理可以貫串時代的變遷,以致不會被推翻。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句話的源頭應該源自於孔子,因為孔子可說是中國第一位廣推拜師求學風氣的人,一代傳一代,至今其教育理念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價值觀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從處世之道到為

2、學方法都告訴我們「基本的道理」,凡事都應先求根本,在慢慢延伸更深的道理,因為儒家奠定了根本原則,如此造就了現代社會的完整性;我們為了要了解教育的根本所在,就必須要懂得孔子的理念、思想,並領悟其中經典的教育原則,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啟發教育……等,如此才會懂得現今教育精神起源於何處。二、研究目的一條一條教育的政策不斷的改變,繁多的內容讓大眾看了眼花撩亂,其實只要了解其中的「主軸」便能豁然開朗,中國教育主軸即是從孔子的理念出發的,所以如果我們了解其中的道理,就可以在眾多探討教育的書之中找出其共通處!三、研究方法從圖書館找出朱熹編著的「四書集注」,藉由朱熹的觀

3、點來了解論語的內容,再從現代書叢中找尋有關孔子教育理念的書籍,如此以來從古人到現今的看法可以讓我們更能體會孔子想要表達的內容。貳●正文一、有教無類朱熹:「人性皆善,而其類有善惡之殊者,氣習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則人皆可以復於善,而不當復論其類之惡矣。」春秋時代,只有貴族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因此孔子首開私人講學之風,廣收弟子,並且對於教導的學生一視同仁,不因他們族類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有善於理財的冉求、不遷怒、不貳2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過的顏淵、生性勇敢豪爽的子路、孝道著稱的閔子騫等人,只要有心向學,皆可在孔子門下受教。0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述

4、而第七‧七)古時人們拜師學藝,都會準備一些見面禮,而「束脩」指十條乾肉且是最微薄的一種,只要準備束脩,孔子沒有不教誨的,孔子廣收弟子,他認為平民百姓皆有受教的權利,因此孔門下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曾點及其子曾子都拜孔子為師,相傳曾子傳子思,子思再傳孟子;再者弟子中有貧窮如顏回、灑脫如子路、富有如子貢、孝如閔子騫……等人,也因此眾多弟子延續著儒家思想,一代傳一代,至今我們的行為、價值觀,似乎也依循著儒家的觀念,儒家可說是代表中國的重要文化。02.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子路第十三‧二一)孔子認為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最難以

5、取得,進而求其次求狂狷之人,狂者,自視甚高而行為狂放,狷者,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則行為非常保守。孟子曾說過:「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如琴張、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謂狂也。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世界上天賦凜然的人少之又少,但為何僅厚之人不是人才呢?孔子抱持著教育的最基本態度「傳道授業」,把一些不失為人才的弟子加以琢磨,造就了深通「六藝」的七十二位弟子。03.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

6、往也。」(述而第七‧二八)互鄉是魯國的一個地名,當地居民不太通情達理,所以弟子們一聽到孔子接見互鄉的童子時使他們非常的困惑,孔子為了解除他們的疑問,便以:「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兩句話來點醒弟子們,一個人如果肯誠心向學,為何要拒絕他呢?為學之可貴在於下定決心,不可以因為他的貧富、家世、祖國而有偏見,以貫徹「有教無類」的思想。程子曰:「聖人待物之洪如此。」孔子之所以為聖人,之所以留名千古,不僅知識淵博外,還有一個非常寬宏的心胸,接收各種不同的弟子,以滿足學子對於求知的渴望,於是成為從古至今中華文化教育始祖的代表。二、因材施教3探討孔子的教育理念春秋時期,孔子擅

7、於根據學生的智力、性格等去教導他們。舉例來說一個孩子一個樣,如何才能徹底了解孩子的的氣質特性呢?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用對了方法,教養才輕鬆,教養的過程是一連串的選擇,以及一連串問題解決的歷程,如果父母能花一點時間了解幼兒的發展過程,就可以給孩子多一點的時間成長和改變;如果父母能花一點時間了解孩子的氣質,就可以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做自己採取適合孩子氣質的教養方式來協助他們適性的成長,發展出健全的性格,以及圓融的人際關係;並依照孩子的特質,展開最適合的生涯規劃,讓他們得以發揮自己的專長與優勢,綻放光芒。由此可知,一個人的教育從小孩時就已經開始了,因材施教的起

8、點也從此時期最為關鍵了。0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