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ID:36549540

大小:3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二、  教材分析:六年级是《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最后一个学年,其特殊地位要求六年级上册、下册这两册教材加强整合性,并兼顾与第四学段的衔接。为此,这两册教材中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做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2、目标。教材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六年级上册共设计了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由五篇课文、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小结组成。五篇课文中,前三篇必须精读,后两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读或略读。{一}.说课标:1识字与写字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同时字词的学习要密切

3、联系阅读和写作,在具体的运用中使字词更正确、熟练。2.阅读要求:浏览一下教材,很明显地看出,课文较前多了,篇幅也长了,内容深了。而且样式、风格也更加丰富了。古诗文的数量大大超过以往的教材。这样设计,迫使我们改革以往的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材中“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等栏目,都给学生留出了发挥的空间。“我的视角”展示学生自学产生的问题、独立的见解、改进的意见、延展开的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等。(1)、阅读教学关键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

4、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像。(2)、自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但必须切实保证。(3)、学生以前已经学习过自学的步骤、方法,他们的自学,应当通过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心得笔记、提纲笔记等显示出来。学生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适合阅读材料的方式写笔记。(4)、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启发学生质疑,在提问的基础上展开讨论。(5)、在信息时代,略读和浏览是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在这方面,《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有的课文精读,有的略读、浏览要把略读当做重要的能力来培养,考查学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捕捉阅读材料的重要信

5、息。 (6)、古诗文的阅读。古诗文的教学,不再从古代汉语学科知识着手、仅仅围绕一对一直译进行教学,而是加强诵读和涵咏,一方面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正因为如此,古文后面都附了译文,课文下面不再另做词语的注释。学习古诗文,必要的词语讲解是不可少的,这种讲解是为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不应脱离整体感知去死记硬背。(7)、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8)、做好阅读的评价工作。《课程标准》中说:“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

6、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说明,阅读的考察,主要在平时、在“过程”,而不能重在期末。摘录笔记反映学生学习字、词、句的情况;批注笔记、心得笔记反映学生的感受、体验、价值取向以及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情况;提纲笔记反映学生捕捉信息的情况。所以引导学生写好自读笔记很重要。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也说明他的态度、情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3.习作要求;(1)多练笔,通过日记、阅读笔记学会自我表达。阅读中改写、续写、仿写也是练笔的好途径。(2)让

7、习作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自我的精神世界紧密结合,使学生爱写,愿意写,有的写。(3)写作与阅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阅读中学语言,学写法,这是一个积累的长过程。(4)继续引导学生在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4.综合性学习:综合活动的主题与单元主题基本一致,是对课文学习的提高、延伸和深入,也是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单元主题的必要学习内容,还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警惕应试教育的干扰,不能随意取消这部分学习内容。综合性学习一定要进入评价。以“导语”创设活动情境。按照活动的“过程”展示活动内容,

8、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活动“结果”提要求。{二}.说教材:1.教材编写意图:第三单元以“母亲河”为主题,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中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分别是《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还有两篇拓展阅《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