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十三课劝学

语文第二十三课劝学

ID:36592664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语文第二十三课劝学_第1页
语文第二十三课劝学_第2页
语文第二十三课劝学_第3页
语文第二十三课劝学_第4页
语文第二十三课劝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二十三课劝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纸劝学荀子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周王朝礼崩乐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迭起,这就为知识分子“士”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诸子百家活跃于政坛文坛,不但留下了他们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论,也同时留下他们语言艺术的名篇精粹,我们学过有关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的著作《论语》,还学过另一位儒家代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我们不仅现在要学习,将来走向社会还要不断地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如荀子所说:“学不可以已”,那么荀子是如何来“劝学”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这个时期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荀子的著作《劝

2、学》。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

3、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论证严密,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三、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8教案纸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诸子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体现了作者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四、对照注释

4、,借助字典,正字正音第一组:通假字(1)“有”yòu通“又”(2)“知”zhì是“智”的古字(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4)“暴”pù是“曝”的古字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中zhòng砺lì参cān省xǐng跂qì臾yú螯áo五、文章结构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意义。文章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先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论据──生活现象──比喻论证)接着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比喻人就是要学习。进一步论证客观事物经过加工改造后,就能彻底改变原来的

5、状况。最后作者由此推断,读出一个结论:人只要广泛的学习,培养道德品质,就能成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人。第二段,阐明学习的作用。首先指出“思不如学”;接着提出“登高”才能“博见”;用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些情况组成四组比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又一次证明了“学不可以已”。这种良好效果的取得,主要是“善假于物”,就是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因理推论: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改造自己的缘故。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一见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进步作用和积极意义的。第三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8教案纸作者分三个层次阐述了学习应持

6、的态度。第一层,阐明学习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由具体到抽象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从正面说明学习是由少到多的,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启发人们只要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努力学习,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然后,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第二层,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者以“骐骥”和“驽马”、“朽木”和“金石”这两组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习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主观条件的好坏,二在于是否“不舍”,有无恒心。第三层,学习要用心专一,不浮躁。作者用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和螃蟹“无可寄托”作

7、喻,正反对照,告诫人们在学习中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专心致志,否则将一事无成积累、守恒、专一,这是学习的正确态度,只有具备着三点,才能真正落实“学不可以已”的要求。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青青于蓝冰寒于水直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跂而望——登高博见登高招——见者远顺风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湖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一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蚓与蟹8教案纸六、虚词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