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瘀论治难治性白血病

从痰瘀论治难治性白血病

ID:36613766

大小:289.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3

从痰瘀论治难治性白血病_第1页
从痰瘀论治难治性白血病_第2页
从痰瘀论治难治性白血病_第3页
从痰瘀论治难治性白血病_第4页
从痰瘀论治难治性白血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痰瘀论治难治性白血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http://www.paper.edu.cn∗从痰瘀论治难治性白血病李冬云,陈信义,侯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北京(100029)E-mail:Lidy0039@sina.com摘要: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对化疗反应程度差,完全缓解率低,生存期短,是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难题。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痰、瘀在难治性白血病的发病、病机转化、临床表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立法的复方浙贝颗粒应用于临床收到良效。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痰瘀”在难治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中的地位与临床表现关系,并且详实介绍了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立法,应用复方浙贝颗粒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意义所在、研究现状

2、以及治疗展望。关键词:痰瘀,难治性白血病,复方浙贝颗粒随着新药、新化疗方案以及生物、靶向治疗措施的临床应用,给急性白血病(AL)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使治疗受益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并非所有的AL患者对抗癌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反应。有文献表明,成人AL初治病例约有30%左右对化疗方案缺乏敏感;CR后仍有60%左右最终复发而对化疗方案产生抵抗;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依然复发再治疗无效。这部分病例属白血病难治类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最明显的特征是对化疗反应程度[1]差,诱导缓解率低,生存期短。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反复轮换化疗方案、加大抗癌药物剂量并未能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受益率,反而会因过度

3、治疗产生严重毒性反应,使机体正常组织受到伤害、生活质量下降而使疾病治疗趋向更加复杂化,也使治疗相关的医疗成本明显增加,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重大损失。因此,寻求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中药配合或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缓解率与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痰、瘀在难治性白血病的发病、病机转化、临床表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立法的复方浙贝颗粒应用于临床收到良效,现论述如下:1.难治性白血病病因难治性白血病病情复杂,病因多端,寻根溯源,其发病总与“痰瘀”有关:(1)外感六淫

4、转化为痰瘀:风、寒、属、湿、燥、火六淫之邪皆可产生痰瘀,尤以湿、热为甚。(2)药毒为害:白血病的发生常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而难治性白血病都经过了多次反复诱导化疗而未缓解,或化疗缓解后复发,或骨髓移植后复发,这些化疗药物皆为有毒之品,反复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遂成痰瘀。(3)内生之毒:禀受于母体所产生的胎毒以及饮食、七情等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气机逆乱,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证治汇补·积聚》曰:“积聚症瘕……名虽不同,大要不出痰与食积死血而已。”《灵枢·百病始生篇》曰:“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俞穴不通,湿气不行,凝血蕴裹不行,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也。”《金匮钩玄》:“气不能作

5、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清·高锦庭说:“癌病者,非阴阳之气郁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凝而成。”∗本课题得到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07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0672691)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I04A18)的资助。-1-http://www.paper.edu.cn外感六淫,七情内伤,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失和,气机升降失调,水液代谢紊乱,积聚成痰,痰凝气滞,痰阻络脉,痰浊瘀血交结,而致痰瘀同病,日久形成积块。为难治病、久病重病的发病机理。并且,痰瘀致病具有因果性,危害更大。2.难治性白血病病机转化(1)痰瘀致病

6、特点:病变广泛;病情深重;病程缠绵;难治棘手。痰瘀互结致病的病机较为复杂,病位盘根错节,病势进退消长难以把握,且以倒因为果、循环加重为特点。元·朱震亨在《丹溪心法·痰》篇指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首次指出痰与瘀可以兼挟同病,且病情更为深重。明·罗赤诚在《医宗粹言》:“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挟痰……治宜导痰消血。若素有郁痰所积,后因伤血,故血随蓄滞,与痰相聚,名曰痰挟瘀血……治医破血消痰”说明痰瘀两者在病理表现和治疗上还有主次之异,应予区别对待。根据痰的病证特点,作为有形的病理产物,痰一旦形成可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又可流注经络,影响气血的远行。气

7、行血行,血的远行靠气的推动,故痰可致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瘀。同时由于是津液代谢障碍的产物,痰致病则具有湿邪致病之重浊粘滞的特性,造成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其病多反复发作而缠绵难愈,久之则从瘀。痰瘀病理上同为阴邪,且互化中互为因果,从而痰瘀交结,纠缠不清。(2)痰瘀同源:痰与瘀的病理变化,似乎各有其源,然而追溯其本,痰来自津,瘀本乎血,津血同源,阴精阳气失其常度,则津灼为痰,血滞为瘀,说明痰瘀实为同源。《灵枢·痈疽》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