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

ID:36649244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_第1页
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_第2页
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_第3页
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归纳诗歌人物形象分类。2、明确诗词人物形象的考查方式。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切入点和答案组织步骤。4、总结归纳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模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习难点: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切入点和答案组织步骤学习重点:总结归纳并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模式。学习步骤及内容:一、明考点:考试说明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如何读懂诗歌,把握诗歌主旨?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题材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三看诗后注解——揭示创作背景,联系

2、当时现实四看关键语言——点题句、抒情句、议论句明主旨。三、形象的含义和分类1、诗歌形象的含义:2、分类:一是作品塑造的他人形象二是诗人自我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四、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活动一、典题引路例1、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摇招

3、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问: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设问方式)【分析】抓住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形象。(切入角度)【答案】(步骤一)(形象特点、身份定位)(步骤二)(结合重点字词、修辞、表现手法分析形象的特征)(步骤三)(形象的意义、作用、情感)例2、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设问方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分析】学生抓住景物描写理解人物形象。(切入角度)【答案】(步骤一)(形象特点、身份定位)(步骤二

4、)(结合重点字词、修辞、表现手法分析形象的特征)(步骤三)(形象的意义、作用、情感))例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设问方式)题葡萄园徐渭①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①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分析】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切入角度)【答案】(步骤一)(形象特点、身份定位)(步骤二)(结合重点字词、修辞、表现手法分析形象的特征)(步骤三)(形象

5、的意义、作用、情感)活动二、思考交流总结,诗词人物形象的考查方式,鉴赏人物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1、诗词人物形象常见的的考查方式?1、2、3、2、鉴赏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方法:1、2、3、活动三、思考:如何组织答案?1、(步骤一)(形象特点、身份定位)2、(步骤二)(结合重点字词、修辞、表现手法分析形象的特征)3、(步骤三)(形象的意义、作用、情感)活动四、实战演练1、(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问: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

6、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2、点绛唇李清照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⑴蹴(cù):踩,踏。这里指荡(秋千)。⑵慵整:懒洋洋的收拾。(3)袜刬(chǎn):即划袜。未穿鞋子。只穿着袜子行走。(4)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问: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分析】利用知人论世法得出此词为李清照前期作品,描写闺中少女的生活。利用所学第一种方法,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学会用答题步骤答题。

7、【答案】1、(步骤一)2、(步骤二)3、(步骤三)九、课后拓展与延伸,对比鉴赏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白居易《采莲词》张潮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1、两首词都写到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请具体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