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

ID:13645293

大小:9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3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_第1页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_第2页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_第3页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_第4页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解读考题】“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

2、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学习要点】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3、掌握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思路。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孔子说:“立象以尽意。”这里的象,即形象,是形式,意则是内容。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它又分为抒怀主人公,即诗人

3、自己,如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也可以是诗人塑造的客观形象,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物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二、鉴赏诗歌形象的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就是指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情感或社会意义。例:《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归园田居》《声声慢》鉴赏意象(意境):就是指把握意象或意境的特点(色彩、氛围、情调等),评价意象或意境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意义。例:《山居秋暝》

4、《登高》鉴赏物象:就是指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物的神韵,进而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志向。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云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结合李白的身世我们可以知道,他曾有过宏大的抱负,渴望为国家出力,但受到权贵的排挤。他的骨子里充满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的精神。众鸟距已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

5、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这首诗就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登幽州台歌陈子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抓人物语言:“念”、“悠悠”——直抒胸臆   神态:“独”、“怆然而涕下”——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6、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10(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

7、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表达效果)(3)把握环境(景物)描写和常规艺术手法,鉴赏人物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

8、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