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

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

ID:36664087

大小:2.83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10

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_第1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_第2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_第3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_第4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上教社•九年级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晋城2005.8.4-5沈阳2005.8.24.25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中的相关内容标准五、世界历史与文化(一)古代文明——理解人类进入温和社会的意义;认识世界古代文明的成就;学会尊重和欣赏世界古代文化遗产;(二)近代变迁——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认识近代西方文明的成就与代价。(三)20世纪的世界——认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伟大进步;吸取20世纪的历史教训。(四)机遇与挑战——了解全球发展趋势;认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进步的关系。二、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二、教科书内容结构及其

2、分析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二单元近代世界第三单元近代世界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我们的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我们的政治生活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九年级上册古代世界近代世界现代世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一课文明社会的曙光第二课大河哺育的文明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第四课基督教的世界第五课伊斯兰文明第六课印第安文明阅读:文明的冲突第二单元近代世界第七课工业文明的前奏第八课资产阶级革命的狂飙第九课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第十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第十一课俄、日、德的崛起第十二课列强瓜分世界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第三单元现代世界第十四

3、课战争与革命第十五课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第十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阅读:联合国第十七课冷战时代第十八课改革与调整阅读: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第十九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文化第二十课走出冷战时代三、教学指南世界历史学习的特点世界历史学习的视角本册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的基本视点1、教学宗旨《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与社会》的使命是帮助学生了解其所处社会的环境;帮助学生成熟其应对社会现实的能力;帮助学生利用所习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4、,实现个体发展,做个开明的文明人,以此促进国家乃至人类的健全发展。续上《历史与社会》不仅在时空两个纬度上交错整合其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具体的学习主题中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感受和经验,所以要求针对具体的学习课题选择最合理的学习方法。要点1: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是公民素质不可或缺的内容。重视“技能与方法”,是因为它是观察社会现象、参与社会活动的前提,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基础。要点2:世界历史知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现代公民必需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2、以探究性学习为例,说明上述观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

5、主体的事实研究过程。通常的做法是,根据事实或现实问题,师生共同设计一个研究主体,然后由学生个人或结成小组查找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完成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并会利用多种素材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查找和编辑工作。其后,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资料进行甄别整理工作。最后,选用恰当的方式将具有个性化的研究成果表现出来。3、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在选题时,其内容范围是由教师大致划定的。在研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合理分工、融洽合作。期间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总体布置、监控整体运作过程,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或资料来源,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在必

6、要时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是真正执行整个研究过程的体验者,教师在角色上与传统的教学指导有很大不同,这需要教师的指导要赋有创造性。四、对中考的几点说明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2005年中考指导意见案例与说明1、《课程标准(一)》有关评价内容评价目的: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评价的目的应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评价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思维水平

7、、社会探究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社会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沟通与合作;社会责任感。评价方法:本课程评价要由终结性鉴定转向发展性评价。除考试外,建议采用的方法有:主题活动评价;教师观察纪录;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个案分析;作业评价。2、评价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强调要有助于激励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强调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更要同时关注其思维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与变化;评价的重心强调对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综

8、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测查;评价的主体强调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强调多样化。评价的方式强调多样化。3、2005年中考指导意见有关初中学业考试说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