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文化特点看谚语的翻译

从民族文化特点看谚语的翻译

ID:366847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07-29

从民族文化特点看谚语的翻译_第1页
从民族文化特点看谚语的翻译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民族文化特点看谚语的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民族文化特点看谚语的翻译日期:2009-09-1616:43点击:212次作者:英语论文大百科文章内容:嗾文化特论文选整美国着名翻译理论家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要想把外国的谚语译成汉语,并且使译文既最切近最自然又最大限度的与中国的谚语或其表达方式相吻合,除了对词义和语义有准确理解外,尤其要注意民族文化特点这一非语言因素,这样才能把不同词义的谚语尽可能地转化成意义相同的中国谚语.一,谚语反映人类的共同文化特点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谚语,都用这种简朴的形式和精炼的语言表达一个深刻的道

2、理.这种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沿用和流传,是人类表现实际生活经历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语"那么从这一共性角度看,各国谚语也可说都多少带有人类文化必然性的"偶合".有些甚至在修辞手段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和共同点=中国的谚语,上白天文: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下至地理:山川湖海,乡土风物;中及人事,所有来自这大干世界各个角落的认识经验往往都有相应的谚语,都会予反映.这就为我们翻译谚语时实现从语义到文体的对等再现提供了基础.本国的民族文化产生和孕育了本国的谚语.法国的谚语与中国的谚语相比,虽然用词不同,表达有异,但涵义是相同的.对于

3、这类表现人类共同特点的谚语译成汉语时通常应当译成中国的谚语.这类谚语可分为:带有人类文化必然性"偶台"的谚语:(灾祸从来不是单个来的)相应的是:祸不单行:(谁什么风险都不冒,就什么也得不到)相应的是:不人虎穴焉得虎子.内容上相同或相近的谚语:(相类似的聚集在一起)相应的是:物类聚,人以群分;(奖章都有两个面)相应的是:有一利就有一弊.看谚语的翻译用"对比"修辞手段的谚语:(活着就能看到)相应的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种植风收获雨)相应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用"比喻修辞手段的谚语:(只有山与山不能相逢)相应的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吃青苗期的小

4、麦)相应的是:寅吃卯粮:用"押韵"修辞手段的谚语:(有多少个脑袋,就有多少种意见)相应的是:人多主意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习俗)相应的是:时代不同,习俗各异.二,谚语从内容上反映民族文化特点谚语由于在内容上取材不同,直接关系到谚语的民族文化色彩.因此,取材总是涉及本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这就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色.法兰西民族有其自己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历史,传说,事件等反映到谚语的取材上就使法国的谚语具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对于这类反映人类个性的谚语译成汉语时有些还是可译成中国的谚语,有些则应当按照中国谚语的表达方式译成含

5、义相近的汉语.如:(回至羊的话题上来)相应的是:言归正传.这个谚语出自中世纪《巴特兰律师的笑剧》,剧中讲到布商的牧童不得温饱,杀了布商的羊充饥,布商起诉,牧童请巴特兰律师辩护,在法庭上布商东拉西扯,说不到正题,法官让他回到羊的话题上来.后来演变成上面的谚语.城市和地理特点作为素材也会反映到谚语里,从而增加其民族文化色彩.如:(所有道路都通向罗马)相应的是:殊途同归;又如:(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相应的是:欲速则不达.赖以取材的事物带有许多民族特点,这些事物进人谚语后,使其带有强烈的民族气息.如:(酒瓶已经打开,就得把他喝掉)相应的是:一不做,二不休.同

6、一事物在谚语中使用情况不同也反映一种民族文化的风采.倒:(好狗来自纯种)相应的是:龙生龙,凤生凤.倒2:(谁想弄死自己的狗就说得了狂犬病)相应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三,谚语从形式上反映民族文化特点谚语形式的特点和内容的特点联系得非常紧密.有一些特点,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者可看出民族文化的差异.从弓『用事物本身来看,它属于内容方面的:作为一种引用手段来看,它又属于形式方面的.单从谚语借用动物作比喻这一点来看,法兰西民族有其自己的偏好,也正因为这种偏好,显示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法国谚语表现形式与中国谚语表现形式差别很大,但相当多的谚语的含义和意义

7、却是相同或相近的.例:(出色的猫对出色的鼠)相应的是:棋逢对手.例2:(开水烫过的猫连冷水都害怕)相应的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例3:(猫儿不在,耗子跳舞)相应的是: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顶.四,结柬语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把外国的谚语译成汉语时必须尽可能地兼顾两个民族文化的特点,而不可以一味地"直译"或"死译",这也许就是翻译谚语的特别之处.这一结论同时演绎出谚语的翻译原则:首先是完全对应原则即把外国的谚语译成中国的谚语;其次是相对对应原则即把外国的谚语译成中国的成语或警句;再次是"洋味"原则即1-国的谚语译成带有"洋睐"的句子

8、.【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系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