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汉谚语翻译看奈达等值理论

从俄汉谚语翻译看奈达等值理论

ID:5293193

大小:185.4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从俄汉谚语翻译看奈达等值理论_第1页
从俄汉谚语翻译看奈达等值理论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俄汉谚语翻译看奈达等值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俄汉谚语翻译看奈达等值理论文史纵横从俄汉谚语翻译看奈达等值理论毕松(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本文用分析大量俄汉谚语翻译的实例,阐述了运用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探讨俄汉谚语中的等值问题,尤其是谚语背后的文化等值问题。【关键词】动态等值;谚语翻译;民族文化一、谚语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义译出,可采取同化、异化以及同化加异化的手段。谚语(noc几oBHu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KanrpH6bIn0coteac~zm如雨后春笋。(谚语原意是“如同雨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

2、验,具有训l导、评价功能。它后的蘑菇”,蘑菇深受俄罗斯人喜爱,蘑菇雨后生长迅速,比喻新生表达人们的意愿、观念、情感,传播智慧、生活经验、事物哲理及为人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而在汉语谚语中是使用春笋来达到此修处世的方式等。同时,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辞效果。因此这两个谚语文化含义等值。)历史、社会、宗教及习俗等方面,它是民族文化的直接映像,有鲜明KaKoBnaC'IbIPhTat(oBHoB皿I有其父必有其子。(谚语原意的民族特点。中俄两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谚语,这为

3、“有什么样的牧人,就有什么样的牧羊”。俄罗斯游牧业发达,因些谚语是汉语和俄语的宝贵财富。谚语是语言的精华,谚语在民间此谚语选用的对象为牧人和牧羊,来表达养者对被养者的影响。在用语、神话典故、文学作品以及宗教典籍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使用谚汉语中,表达这层含义的谚语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此翻译,既语能使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寓意深远,简洁,给人留下很保留所译谚语的文化含义,又能使读者体会到谚语的美感。)深的印象,因此,正确地翻译谚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OTCBHHBHHeBo朋Teft606陆

4、I虎父无犬子(谚语意思是“母相当数量的谚语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文化历史有猪生不出海狸”,谚语所选用的意象是“母猪”“海狸”,这两种动物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较浓厚的民族色彩,俄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在汉文化背景中也出现过,但与俄罗斯文化背景中的意义不同。原语言体系,表达万式差别很大。因此,在俄汉谚语翻译过程中寻找谚语是比喻愚笨的母亲生不出出色的孩子,把该谚语译为“虎父无等值单位非常困难。犬子”,比喻出色的父亲不会有一般的孩子。我们采取了反向思维二、等值理论在俄汉谚语翻译中的应用的方法进行翻译

5、。)在进行俄汉谚语翻译时,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2)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在不同民族中,有借鉴意义。该理论主要包括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的数字具有不同的含义。在汉语背景还是和俄罗斯文化背景中,都有目的是在译语中尽可能地再现原语原始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动态对用数字表示概数的情况,但是所用数字不同。因此,翻译时要转换等则重点强调着眼原文的意义和精神,不拘泥于形式对应,“动态处理数字,才能达到动态等值。对等”即“功能对等”,提出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原作读者0-Iptu

6、eO]lt'IHpa33m~4,aeTb,HeldCTOpa3yc.abltUaTh百闻不如一.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见。(在这个谚语中,“百”和“一”在俄汉两国文化背景中含义一致,谚语有很强的民族文化意味,加之俄汉两门语言属于不同语可直译。)系,词汇、修辞、句法结构差别较大,因此很难在俄汉谚语翻译中寻ⅡBacairoranapa半斤八两。(谚语愿意“一对笨蛋”,形容臭找完全的等值单位。因此,要更多地遵循动态等值,翻译出谚语背味相投的一对,有讽刺含义。翻译时,改变了

7、原语中数字,才能准确后的文化特色、民族特性。这要求我们在翻译俄汉谚语时首先要考的表达谚语。)虑谚语的文化含义和民族特性。当然,俄汉谚语也存在形式上的对cbnHTHHuHaHe凸e舱朝令夕改。(谚语原意“一周七个星等,并且所表达的含义也相等的情况。我们根据翻译时等值层次的期五”,来比喻反复无常,可译为“朝令夕改”,原语中有数字,译文不同,举例并分析俄汉谚语翻译的应对策略。却没数字,这同样可达到等值效果。)1、俄汉两个民族思维规律有很强的相似性,对世界和事物的认BKDKylOMAedleeCTbCBO

8、HyMedlbL!~l=白六十行,行行出状兀。知也有一定共性。因此,反映的两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文化、经验的(原语中没有数字,而译文中出现了数字,这也是翻译谚语时的等值谚语在词汇、语法结构上也很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在翻策略之一。)译时找到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等值单位”,即形式对等,可直译,三、奈达等值理论的局限性例:来自于俄罗斯文学之中的谚语,有些用奈达等值理论进行翻译BdlH3KH!~IcoceaⅦIIe,U,aIlbHe!~ipO~IHHBI远亲不如近邻。有点行不通。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