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ID:36717670

大小:245.9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4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_第1页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_第2页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_第3页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_第4页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总第215期)33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1,2113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2.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北京100086)[摘要]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

2、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关键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一般儿童;社会适应[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09)05-0033-08社会适应是指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

3、,个体的观一、引言念、行为方式随之而改变,使之适应所处的社会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境的过程[3](P1068)。流动儿童跟随父母由农村进的步伐加快,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已入陌生的城市生活,虽然家庭内部人员结构没有发婚且有子女的父亲或(和)母亲也加入到外出务工生改变,但家庭外部环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大军的队伍。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外出打工父母市里优越的教育环境、人文环境、知识环境为其发将子女带在身边,设法让其在打工城市入学,但户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户籍的限制使得他们的籍仍然留在农村,这些儿童被称为“流动儿童”;大某些基

4、本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譬如,在升学、就部分进城务工父母由于无力支付孩子进城就读所业方面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权利),显然,面临的住宿费、学费等诸多开支以及其他原因,只流动儿童需要对家庭外部环境进行重新适应。对能将子女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留守在家的父母留守儿童而言,父母外出打工后,尽管家庭外部环一方或亲戚抚养照顾,造成亲子长期不能共同生活境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亲子长期不能共同生活在的局面,因而出现了大批的“农村留守儿童”,简称一起,容易造成亲情缺失;同时,与代理监护人生活留守儿童。目前,我国至少有1981万余名流动儿在一起或一方监护人缺失均使得原

5、有的家庭内部[1][2]童,大约3230万名留守儿童。由于这两类儿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是说,留守儿童需要对童的生存环境均具有特殊性,且规模均非常庞大,家庭内部抚养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因此,探讨流因此他们的社会适应状况引起了广泛关注。动与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探[收稿日期]2009-04-22[作者简介]方晓义(1965-),男,四川省双流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流动儿童的社会处境、心理发展状况及需求的研究”(05JJDXLX163);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留守

6、儿童人格适应问题研究”(XJK06BXL002)。34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总第215期)讨家庭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对儿童发展的影一个合适的共同的参照系,研究的内部效度有待提响问题[4]。高。(2)多数研究往往仅关注社会适应的某个方家庭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的变化究竟给儿童面,评价的指标过于单一,缺乏对流动与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带来了哪些影响?一些研究表明,与城社会适应状况的总体把握。因此,对流动与留守儿市籍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较低[5]、孤独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感较强[6]、问题行为较多[7]、消极的人格品

7、质较突本研究以父母从未外出打工儿童(即一般儿[8]童)为对照,从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抑郁、焦虑、出。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低[9][10]问题行为等6个方面对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状态焦虑水平较高、违法和违纪行为较多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比较,[11]。同时,访谈研究揭示,留守儿童普遍体验到孤以期较为准确地评估流动与留守现象给农村籍儿[12]独感、委屈难过、敏感自卑以及忧虑情绪。上述童社会适应带来的影响。结果说明,与相同生活环境下的对照儿童相比,无论是流动儿童还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社会适应状况二、方法均处于明显劣势。(

8、一)研究对象然而,在阅读上述文献后不难发现,现有研究本研究中有效样本共2134名,包括流动儿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