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村坝大桥A型索塔施工技术

苏村坝大桥A型索塔施工技术

ID:36718951

大小:289.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苏村坝大桥A型索塔施工技术_第1页
苏村坝大桥A型索塔施工技术_第2页
苏村坝大桥A型索塔施工技术_第3页
苏村坝大桥A型索塔施工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村坝大桥A型索塔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12月第6期TechnologyofHighwayandTransportDec.2010No.6苏村坝大桥A型索塔施工技术鲁军良(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重庆40112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的提高,斜拉桥索塔设计越来越趋于经济、美观。苏村坝大桥横跨大渡河,从经济性和美观性考虑,兼顾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及将来发展规划,该桥主塔采用A型索塔。介绍苏村坝大桥索塔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关键词:A型索塔;翻模施工;主动支撑文章编号:1009—6477(2010)06—0071—04中图分类号:U448.27文献标识码:B

2、ConstructionTechniquesforTypeACableToweronSucunbaBridgeLUJunliang用组合钢模配异形模。考虑钢筋单根长度为9m,1工程概况为便于钢筋安装,每次浇筑高度为4.5m。苏村坝大桥是预应力混凝土高低塔斜拉桥,主3.1外模桥桥跨组合为132in+220m+67.65m,主塔为空外模配备3套,每套模板节段高为2.25ITI心薄壁箱型截面“A”型塔,分上、下塔柱,设(每次翻模2节段,浇筑高度2X2.25m=4.5m)。上、下横梁。高塔上塔柱横桥向宽3.5m,顺桥向每节段设2道围檩,围檩采用型钢加工而成,上层宽5~8m,高

3、为76m;下塔柱横桥向宽4~8m,围檩焊接施工平台,宽1.0m。外模和围檩分别加顺桥向宽8~9m,高为40.5m。低塔上塔柱横桥工,采用铰螺栓和钩头螺栓将模板和围檩牢固连接向宽3.5m,顺桥向宽4.5~7m,高为51.5m;下在一起,方便模板拆卸、组拼。塔柱横桥向宽4~7m,顺桥向宽7~8m,高为46为满足塔柱施工各阶段使用,模板设计采用装m。主塔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配式,由小块模板和大块模板组拼而成。为满足模板的大面平整度要求,小块适配钢模与大块钢模采2施工流程用销、栓连接,并与围檩牢固连接在一起,确保整下塔柱为倒八字型变截面。通过计算,在下塔体平整度;必要时,

4、将小模板问采用浅层跳焊(焊柱内侧分高度设置水平主动拉杆。上塔柱向内倾缝深1mm,长5cm,间隔10cm)工艺焊接,并细斜,通过计算,该桥设置主动水平刚性支撑梁,以致打磨抛光处理,拆卸时采用氧炔切割开并打磨光抵抗其水平方向的变位。外模采取围檩桁架式变截平。面钢模,内模为组合钢模。每次浇筑高度为4.5m。外模每次安装4.5m(2节段×2.25m/节段),塔柱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样_+安装塔柱劲性骨模板从下段拆除清理后,与最顶段模板相连接,然架及钢筋一安装内外侧模板,测量调位一混凝土浇后拆除、安装下段,完成后作横向连接,精确调筑一养护一环向预应力施工一重复该流程,完成索位。在

5、模板每节段四角上缘设4个调位控制点,全塔施工。站仪实时精确测量控制点位坐标,与设计值对比后,逐步调整,实现模板精确定位。3模板设计拆卸小块适配模板,调整各节段的模板尺寸,根据施工设计文件要求,并经施工工艺对比分满足在顺桥向和横桥向4个方向上收坡需要。模板析,苏村坝大桥索塔采用翻模施工工艺。为满足施收坡时采用对角拆换方式,以减少模板的组拼工作工需要,同时兼顾模板的通用性,降低施工成本,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外模板采用装配式钢模板,内模采3.2内模收稿日期:2010—04—20作者简介:鲁军良(1971一),男,河南省开封市人,本科,高工72公路交通技术2010生内模由普通

6、组合钢模和异形钢模适配块组成,设横向围檩和竖向加劲肋,竖肋与型钢支架连接,支撑稳定模板。在收坡及倒角时采用特制异形钢模,满足塔柱结构断面尺寸需要。内模利用塔吊单侧整体拆除、提升安装。塔柱内设施工平台供操作人员使用和搁置小型设备。平//第2i;\横撑\\台与内模分别设计加工,平台悬挂于模板锚固螺栓//i横撑\\上。/l\。移模时,先拆除内支撑架和倒角模,将其置于疆拉』平台上;然后,拆除各侧内模,提升至最顶段模\第4道拉杆//板,与锚固螺栓连接临时固定后;提升平台挂于锚\\第,道拉杆//固螺栓上,并对模板进行细部调位,再安装角模和\道拉杆//\\第//支架。1道拉柞/\\

7、//l承台l4支撑措施单位:emA型塔的主要结构特点是下塔柱和上塔柱均有图1索塔拉压支撑位置一定的倾斜度。施工过程中,索塔处于自由状态,由于自重和施工等原因,会在下塔柱和上塔柱根部种方案在克服上塔柱附加应力及位移方面明显不如产生较大的弯矩,出现较大的拉应力从而引起混凝第3种方案。土开裂,产生的倾覆力矩使塔肢产生向内或向外位4.2.1主动支撑位置确定原则与方法移。成桥后,由于初始力矩的存在而使截面内外侧上塔柱根部混凝土截面应力控制是整个上塔柱压力严重不均,将使截面压应力或拉应力超出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中的控制关键,横撑支撑位置的确定要求,从而影响索塔的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