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与城市规划

ID:36721170

大小:7.54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10

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与城市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与城市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绩构成平时成绩50%四次作业每次10%出勤+课上表现10%考试50%城市规划概论---123城市规划原理1----910城市规划原理2第一章第一、二、三章基本理论第二章第九章居住区规划第三章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规划原理1城市规划概论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原理1总体规划中文: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一、城、市第一章基础知识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1、城市的概念2、城市的产生原

2、始社会——自然狩猎与采集生活——穴居、巢居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固定居民点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第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人类世界继续下去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小城市、城镇大城市、都市区、都市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

3、济增长极?原始文明巢居、穴居3、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敬畏自然改造自然取法自然4、我国城市建制。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了省级市(4个直辖市)、副省级市(15个)、地级市(283余个)、县级市(370余个)四个等级。4个直辖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直辖市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级行政单位。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以下几种: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这四种行政单位都是省一级的。4个直辖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副省级市政府是指百万人口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行政级别上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特大型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广州深圳厦门杭州

4、宁波武汉西安成都15个。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从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对城市规划所作的定义。1、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则从城乡规划的社会作用的角度对城乡规划作了如下定义:“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2、编制与实施过程划定城市规划区基础资料收集发展目标编制规划方案方案审批方案公布方案实施评价与反

5、馈自然:水纹、地质、气象经济:“十一五”计划社会:人口、文化物质环境:基础设施……调整规模人口、用地性质期限分级审批制度调整公众参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条例3、城乡规划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近期建设规划3.1城镇体系的概念《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1)城镇体系是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2)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3)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所组成的。城镇之间存在

6、着性质、规模和功能方面的差别。(4)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世界五大都市(连绵)带戈德曼于1957年提出了大都市连绵带的概念(Megalopolis),并于1989年著书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六个大都市连绵带: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大都市连绵带日本的东京—名古屋—大阪英国的伦敦—伯明翰欧洲的巴黎西部大都市连绵带另外中国的长江三角洲成为潜在的大都市连绵带发展地区。4.1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纲要总体规划2006年《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7、(2006-2020)》4.2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

8、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4.3修建性详细规划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