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及其分布研究

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及其分布研究

ID:36789399

大小:314.7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5

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及其分布研究_第1页
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及其分布研究_第2页
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及其分布研究_第3页
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及其分布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及其分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4O卷第2期刘琴,白兴梁,吴梨,等.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及其分布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o(2):233—236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及其分布研究刘琴,白兴梁,吴梨,浦惠明,李春阳。,韩建(1.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2.江苏省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4)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香草醛法测定单宁含量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香草醛法对我国10个品种甘蓝型油菜籽种粕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香草醛法

2、的反应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35%的硫酸作为酸性介质,显色温度为20~25,显色时间为20min,无水;菜籽粕单宁含量为0.73—1.06mg/g,各品种间差异显著;种胚粕单宁含量(0.77~1.60mg/g)显著高于种皮粕单宁含量(O.09~0.16mg/g)。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籽;单宁含量;香草醛法;种皮粕;种胚粕中图分类号:s565.4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2)o2一o233—03我国是油菜种植大国,年产量接近1000万t,按种粕产82135(湖北省武汉市中油种业公司培育),86P25(中国农业率为60%~70%计

3、,菜籽粕的产量非常可观。然而,由于菜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培育),滁核0503(安徽省滁州市农科所培籽中存在硫苷、芥酸和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使得菜籽粕的利用育),D4818(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培育),Pb4(江苏省农业科学受到了极大限制⋯。经基因改良育种获得的双低菜籽硫苷、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09HY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芥酸含量大幅降低,但菜籽多酚含量始终未得到改观J,目物研究所培育),秦油7号(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前仍为限制菜籽粕再加工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降低菜秦优10号(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培育),宁杂l9号(江苏省籽多酚含量成为提高

4、菜籽粕利用率研究中的热点I4,其中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以上10个不同基因品对不同菜籽品种中多酚含量的准确分析必不可少。种油菜籽均于2009年9月栽种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植基菜籽中的多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芥子碱、芥子酸及地,并于2010年5月收获。其衍生物,其中芥子碱为最主要组分;另一类为缩合单香草醛(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苯甲醛)、儿茶素购自宁。本研究组近期工作表明,无论菜籽种皮还是脱壳后Sigma—Aldrich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的种胚粕中,芥子碱都是主要组分,且菜籽种胚粕芥子碱含量1.2仪器与设备远高于种皮粕J。尽管油菜籽中

5、单宁含量早已引起关注,Milli—QAcademic超纯水系统;725型分光光度计;低温但我国对于油菜籽单宁含量的研究还不多,王立峰等曾测定高速冷冻离心机;高速万能磨碎机;JLG45砻谷机。了油菜籽单宁含量,但他们采用的是Folin—Denis法,该方法1.3试验方法’一般用于测定总酚含量,对单宁的测定并无特异性u。此1.3.1油菜籽样品预处理油菜籽经砻谷机碾压后,用空气外,近年来为提高菜籽油品质和菜籽粕利用率,脱壳技术越来分离法将种皮和种胚分离。分离后的种皮和种胚分别用高速越广泛地使用在工业榨油工艺中。根据Jensen等的研究,万能粉碎机粉碎,再以

6、石油醚(30~60℃)为溶剂,用索氏抽油菜籽种皮在油菜籽中含量为10.5%一17.2%,脱油后的菜提装置抽提脱油48h。室温下置于通风橱中过夜,将残余溶籽粕中种皮含量为20.9%一30.4%。因此,分别对油菜籽剂挥发后再次粉碎,并过40目筛,分别得到种皮粕和种胚粕。种皮和种胚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是种皮和种胚粕进一步加工完整油菜籽用高速万能粉碎机粉碎后,同样以上述方式除油、利用的基础。目前关于我国不同基因品种菜籽粕单宁含量以粉碎并过筛,得到油菜籽全种粕。所有预处理样品均采用及菜籽壳粕和脱壳菜籽种胚粕单宁含量的分布还未见报道。105oC恒重法测定水分含量。

7、本研究对1O个品种的甘蓝型油菜籽种粕、种皮和脱壳后的种1.3.2油菜籽样品单宁含量测定条件的优化缩合单宁的胚粕单宁含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菜籽粕、种皮粕和种胚粕的测定是以改良的香草醛一硫酸法为基础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3.2.1香草醛反应时间及酸性介质的优化配制浓度为2mg/rnL的儿茶素标准储备液和由1%香草醛一冰乙酸溶1材料与方法液、8%盐酸(硫酸)一冰乙酸溶液按1:1混合配制而成的工1.1材料作液。在25℃下取适量儿茶素标准储备液用无水甲醇稀释沪油杂8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成120Ixg/mL的儿茶素标准溶液。

8、取200120g/mL的儿茶素标准溶液,加入6mL香草醛一冰乙酸和盐酸(硫酸)收稿日期:2011—09—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