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

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

ID:36799511

大小:263.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5

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_第1页
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_第2页
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_第3页
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_第4页
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l卷第5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Vo1.31.No.52008年1O月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0ct.2008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熊玮,毕学工,周国凡(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摘要:采用4种填料和2种液体模拟高炉下部的流动状态,在填充床内对液体的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分布与液体流量和初始分布无关,其主要取决于填料自分布性能和液体性质。填料的形状系数越小、直径越大,向外偏流的趋势越明显;液体的密度越大

2、、黏度越小,则不容易发生偏流。即使无煤气流的影响,高炉内炉渣也容易向炉墙附近流动。试验范围内液体以溪流形式流动,而不是呈散滴状流动。关键词:高炉;液体流动;填料床中图分类号:TF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644(2008)05—0464—05熔融渣铁在高炉下部填料床内的流动分布不能直接测定,但其特性对传质、传热和煤气流分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者采用实验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l~lO]。由于高炉生产条件波动性较大,下部气、固、液三相的交互作用十分复杂,迄今用来描述熔融渣铁流动规律的实验或数学模型尚存在不少问题,

3、其中包括渣铁密度、黏度、流量以及焦炭粒度和形状等因素对渣铁分布规律的影响等尚不清楚。本文在与高炉下部液体流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固体填料和液体的物理性质对液体分布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更准确地描述高炉下部流动现象提供依据。1试验装置和条件试验在内径为120mm、外径为130mm、高图1试验装置示意图为1000mm的有机玻璃管内进行,试验装置如Fig.1Schemeofexperimentalapparatus图1所示。液体存放在循环水箱1中,通过水泵1循环水箱;2一水泵;3一上升管;4溢流管;2经由上升管3进入稳压水箱5,液体流量用液体5一

4、稳压水箱;6一液体流量计;7一液量调节阀;流量计6测量,向填料床供给、停止及调节液体流8分液槽;9毛细管;1O一有机玻璃管;量大小由液量调节阀7完成。为了保证调节阀开1l一支承架;12一支撑栅板;13接液槽;度一定时液体流量的稳定,在水箱的顶部安装了14一排液管;15一数码摄像机溢流管4。液体分布器位于有机玻璃管的上部,包括分液槽8和毛细管9。液体分布器有4种:19孑L(19U)、13孑L(13U)、7孑L中心(7I)和7孑L边缘(7M),供液点的分布如图2所示。根据不同的液体流量分别选用内径为2,3,4mm的毛细管,l3I17I以保证不同

5、流量条件下液体都能一滴一滴地从毛图2供液点的分布细管流出。用环状接液槽13测量液体的流量分Fig.2Distributionofsupplypoints布,接液槽由如图3所示的内、中、外三个同心圆收稿日期:2007—0903作者简介:熊玮(1975),男,武汉科技大学讲师,博士.E—mail:xiongweiw@21cn.com2008年第5期熊玮,等:高炉下部液体分布的试验研究465与试验值处于同一数量级,炉渣的准数值比试验值低一个数量级,由于试验范围较大,所以外推不内巾、会产生很大的误差,试验结果适用于高炉下部的流动情况。2结果及讨论由

6、于面积不相等,接液槽各圆环得到的液体量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因此用内部、中部和外部3个同心圆环的相对液量来表示液体分布。i圆环的相对液量K定义为K一mi/si(1)式中:M为料床流出的全部液体质量,kg;S为料图3接液槽结构示惫图床的截面积,m;为i圆环内的液体质量,kg;SFig.3Sketchoftheliquidcollector为i圆环的截面积,m。环构成,内径分别为5O,80,120mm。为了便于当液体均匀分布时,K为1,K可能的最大观察液体流动的特征,用数码摄像机15对试验过值:内部为5.76,中部为4.7O,外部为1.8。程进

7、行了拍摄。表4为不同条件下实测的K值。从表4可为了模拟渣铁在焦层中的流动状态,分别选看出,不论初始分布如何,液体在填料中的分布都用不同粒径的玻璃球(Gs)、塑料球(Ps)、空心球与液体流量基本无关。试验中还发现,液体在填(Hs)和不规则形状的裹蜡碎焦(Cc)作为固体填料表面并不是完全润湿以液膜的形式流动,液流充料,用水(wA),ZnC1。(ZN)溶液作为液相,其也不会因为流量小而呈散滴状,而是在填料单元物理性质分别见表1和表2。对所有填充物和液问不断地合并和分散,以所谓的溪流形式流动。体的组合都进行了试验,液流的表观速度范围为液体流动的路径

8、也不是随机的,总是沿着一些稳0.02~0.14mm/s。定的路径流动,这种现象与LeGoff和Lespinase表1填料的物性参数提出的“优先路径流动机理”模型l1相一致。当T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