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免责性抗辩事由》PPT课件

《非免责性抗辩事由》PPT课件

ID:36926557

大小:290.9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1

《非免责性抗辩事由》PPT课件_第1页
《非免责性抗辩事由》PPT课件_第2页
《非免责性抗辩事由》PPT课件_第3页
《非免责性抗辩事由》PPT课件_第4页
《非免责性抗辩事由》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免责性抗辩事由》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免责性抗辩事由————外交豁免权、时效、警察圈套一、外交豁免权外交豁免权,是刑法在对人效力上的一个例外规定,在刑事领域,外交豁免是绝对的,外交代表如果触犯了法律,接受国不能通过普通的司法途径予以处理,而只能通过外交途径予以处理。如果外交代表的罪行严重,接受国可以通过外交途径与派遣国交涉,一旦派遣国放弃管辖豁免,接受国即可行使刑事管辖权。范围:1、外国元首及其家属、随从人员。原因:基于国际礼让习惯,以促进邦交,增进国际和平。注意:A、必须为在职者B、随从为本国人者不享受此种特权待遇2、外国使节及其家属、随从。原因:

2、代表本国政府,基于国际间的礼仪关系,如果对这些国家使节施行搜查、逮捕,会影响使节的正当职务的执行,以及丧失其应守职务上的机密的责任。这些的使节的家属、侍从、随员亦受同样的特权待遇。注意:A、联合国在各国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副代表、顾问、秘书也视为外交使节,也享有外交特权及豁免权B、随从为本国人者不享受此种特权待遇3、外国领事。主管商务兼管侨务,本不是享有豁免权的官员,但近代国际惯例中,一般倾向容许其享有豁免权。4、外国军队。具有代表国家主权的性质,如发生犯罪案件由派出国军队自由裁判,不受驻在国刑法的制裁。二、

3、时效追诉时效行刑时效1、追诉时效是指国家司法审判机关对某一犯罪行为,在规定的期间内不进行侦查、起诉、审判,即丧失其追诉之效力。追诉时效的长短和犯罪行为被判处的刑罚的轻重相一致。关于规定追诉时效的依据历来众说纷纭。德国普通法时代采取的是改善推测说;19世纪的法国采纳证据湮灭说和准受刑说;日本存在规范感情缓和说、尊重事实状态说等。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种:(1)怠于行使说国家求刑权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不积极、有效、如期地行使,则可以视为国家求刑权的默示放弃,从而导致权利归于消灭。(2)社会遗忘说此说的出发点

4、是承认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社会影响可以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步减轻以至消失的客观事实,出于对社会稳定秩序的尊重而设置时效制度。(3)证据湮灭说证据随时间的消逝难以搜集,证据的证明力下降,可能严重妨碍诉讼权的实施,影响公正裁判,故其设立时效制度,让刑罚权归于消灭,同时使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处理现行犯罪。(4)刑罚同一说、改善推测说犯罪人实施犯罪后,在逃避国家刑法制裁的长期过程中,虽然犯罪人没有处以刑罚,但在心理和精神上也承受了一定的痛苦,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不再犯罪,在法律上便可以推定其不再需要适用刑罚而能自我改造,刑罚的功能或目

5、的已经实现,所以不应再对其追诉或行刑。(5)效率说当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相对于其他的社会控制程序,国家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公民要为此付出巨大的自由与权利代价时,其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为了使有限的司法资源能够集中于现行犯罪的处理上,追诉时效制度就是一个使刑法从本能走向理智的有效方法。(6)综合说综合说的论点实际是上述各种观点的折中与结合。法律规定英国:A、即决犯罪(summaryoffences)——罪行轻微,不及时审理证人可能会很快忘记。自犯罪之日起6个月B、可起诉犯罪(indictableoffences)—

6、—比较严重的犯罪。1979年《进口税和货物税管理法案》20年美国:以犯罪的轻重级别来划分2、行刑时效是指国家司法审判机关对于已作出的判决,在规定的一定期间内不执行判决之刑罚,即丧失执行的效力;或在执行期间,因一定的事由停止执行,经过一定的时期未恢复其执行时,则失掉再执行的效力。三、警察圈套(entrapment)警察圈套,是英美刑法中最具特色的一般辩护事由,是指警察、司法人员或者他们的代理人为了获得对某人提起刑事诉讼的证据而诱使他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被告人则以他的行为是在警察、司法人员或者他们的代理人诱使下产生的为

7、理由提出免罪辩护的情况。产生:美国20世纪初背景:“无被害人犯罪”的猖獗,警察难以取证。弊端: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了极大伤害,特别是在有些案件中,被告人本来没有犯罪的任何意图,遵纪守法,也没有犯罪记录,但是在警方的诱骗之下而实施犯罪的情况时有发生。最先确立:1932年“索莱尔斯案”学说分歧:一、主观说(多数派)—被告人犯罪倾向证明(索莱尔斯规则)索莱尔斯案是美国法上第一个成功的圈套辩护。1932年,政府禁酒机构的一名调查人员隐瞒工作身份在被告索莱尔斯的家中要求向后者购买烈性酒类—威士忌,在两次要求都失败后,调查人员设

8、法使索莱尔斯回忆起两人在战争中的战友之情,并利用这种感情最后成功地从后者手中买到了威士忌。随后索莱尔斯被指控违反了联邦禁酒令,索莱尔斯提出的圈套辩护被低级法院驳回后最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并获得成功。联邦最高法院在“索莱尔斯案”中提出了圈套辩护的基本原则,认为圈套辩护在性质上是实质性的而非程序性的,案件的重点应该是被告人犯罪时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警察在被告人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