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教学设计 (2)

莲教学设计 (2)

ID:36937424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8

莲教学设计 (2)_第1页
莲教学设计 (2)_第2页
莲教学设计 (2)_第3页
莲教学设计 (2)_第4页
资源描述:

《莲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爱莲说》教学设计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翟可英一.教学设想:《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 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

2、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2.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师:题目“爱”是喜爱,“莲”是莲花,说呢?(二)、了解体裁,简介作者。①了解体裁点

3、拨:“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②作者简介周敦颐 ,宋代人,字茂叔,哲学家。请和老师一起书写作者的名字,请注意“颐”的左边,是“臣”字吗?(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1、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初步感知。2、看屏幕字画,听录音朗读朗读指导: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扫清生字词yí  fán   yū   zhuó     dí   lián   xiè    yì  yī  xi

4、ǎn颐   蕃      淤泥   濯   洗 涤   清涟    亵玩  逸   噫   鲜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4.指名朗读。(四)、分组自学,疏通文意。 1、分组自学,要求: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分组分任务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2、课堂小测,小组代表展示。文言词语•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宜乎众矣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莲,花之君子者也。(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5、1、文章题为《爱莲说》,作者眼中的莲是什么样的,也就是作者锁看到的莲是什么样子的?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生长环境 (出…  …不妖)外形、香气 (中…   …益清)    风度 气质 (亭……亵玩焉) 2、从莲花的描写中,你能读出莲花的哪些品质?(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外形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是将莲人格化了,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

6、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3、联系第二段来看,作者赞美莲花有别的用意吗?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作者心中的莲到底是什么样的?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二) 理解“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2

7、、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怎样?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突出主旨。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

8、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