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_教案3

核舟记_教案3

ID:36946359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28

核舟记_教案3_第1页
核舟记_教案3_第2页
核舟记_教案3_第3页
核舟记_教案3_第4页
核舟记_教案3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舟记_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3课核舟记》教案3(一)教材概述 《核舟记》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语言见解生动严密。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型演示活动课 (三)课时两课时 (四)教具投影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六)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2,4 难点

2、:目标3 (七)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新大纲》第二部分第一款:整体感 知课文……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三部分第三款、四款、五款“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将课型定为演示活动课。 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提

3、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第三部分“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中明确: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本文介绍的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核舟”。文章抓住了“核舟”的特点,细致地描述了它的艺术形象,赞扬了雕刻家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本文的情感目标4。 省编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从而提高这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本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集中学习说明文的起始单元

4、。《核舟记》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第三册所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而我们前两册所学的文言文主要是记叙性的文章,第三册却以说明性为主,因此这篇文章可说是两者的过渡,对于学习古代文章的文体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来看,《核舟记》是前两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和《祖国的大豆》的深化。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因此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特点进行说明也就成了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学习此文后,要求学生能鉴赏、能翻译、会写。所以确定了目标2.3.4。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得的小品文,根据本

5、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

6、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做法: 1)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但现在的学生不是“鸭子”,个个是精灵,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充分发挥“精灵”的精和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但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语言形式可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受挫。 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符合他的由活动动

7、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可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呢?我认为,对于有些课文,在通读全文之后,引导学生形象地重现课文所描绘、叙述的情景,(即,演课本剧)之后,再一次统观全文、整体感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平时是靠视觉来感知客观,同时他们又善于运用面部表情和体态语来再现事物。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再现课文中的内容,这易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产生主动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本身的自我激发,

8、由于做某种事能引起兴趣,令人愉快,做这种事情无须外力推动它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而学生从自觉的读懂课文到再现课文内容的这一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核舟记》一课详细地描绘了核舟上五个人物的造型。在通读了这篇文言文后,给学生制定出分析对象,自学范围。然后让学生分男女生两组用形体演示其造型。学生为了准确地重现核舟上的五个人物,团结起来,主动地查字典,解词、翻译课文,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之后,他们自己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