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

手足口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

ID:37005125

大小:506.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5-11

手足口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_第1页
手足口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_第2页
手足口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_第3页
手足口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_第4页
手足口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洛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蔡永成前言学校(托幼机构)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发生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加上学校(托幼机构)又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

2、和流行性。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人受染动物病原体携带者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易发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流脑;腮腺炎;风疹;水痘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

3、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一、流行概况1月1日至8月31日,我区手足口病发病率为272.65/10万,其中,托幼占总发病数的21.24%;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5.10%;学生占发病总数的3.67%。2014年1月1日至8月31日,手足口病发病率为378.19/10万,其中,托幼占总发病数的28.93%;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68.15%;学生占发病总数的2.92%。一、流行概况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一)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

4、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

5、造成传播。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三)易感人群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2015年洛江区1-8月手足口病病例年龄构成图(四)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

6、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五)临床症状(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患儿尿黄。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

7、状。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三、预防原则(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目前临海市要求各医疗单位均实行网络直报;(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如果发现聚集性病例要同时向教

8、委和疾控中心(或当地卫生院)报告;(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三、预防原则(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四、托幼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