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

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

ID:37013773

大小:368.6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_第1页
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_第2页
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_第3页
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_第4页
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夏学第5辑2010年9月XixiaStudies,Sep.2010,Vol.5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朱建路摘要:从文书中可以看出,亦集乃路河渠司承担了呈报粮食收成分数、催征税粮和拘收蒙古子女等本应由州县负责的行政事务,其职能相当宽泛,这与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亦集乃地区缺乏水资源、行政建置不全及河渠司掌管水利与基层村社联系密切有很大关系。关键词:黑水城文书亦集乃路河渠司职能元代亦集乃路地处沙漠边缘,地广人稀,只有在黑水下游的绿洲地带有人口居住。《元史·地理志》记载:“亦集乃路,下。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沙碛,1乃汉之西海郡

2、居延故城。夏国尝立威福军。”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亦集乃路的行政管理也具有特殊性,有学者研究认为亦集乃路以渠作为社的划分标准,每一渠立一社或几社,路总2管府直接管理下面的社。这种状况在中原地区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亦集乃路也很难令人相信,但我们在现存的文书及其他文献资料中确实没有找到亦集乃路总管府之下设有府、州、县的记载。这样,亦集乃路的行政管理体系也就有了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通过对几件黑水城文书的研究,指出亦集乃路河渠司职能宽泛,填补了亦集乃路总管府与基层村社之间缺乏州、县行政建置的空缺。不当之处,乞请方家指正。一《俄藏黑水城文献》第4册有一件与河渠司相关文书,编号为俄T

3、K249,定名为《至3顺元年河渠司官为糜粟蚕麦收成事呈状》。这件文书揭示了亦集乃路河渠司具有向上呈报粮食收成分数的职能,这是不同于其他地方河渠司的特殊职能,对我们认识亦集乃路河渠司职能有重要价值,试作考释如下。[前缺]1.谨呈:近奉2.总府指挥为至顺元年□蚕麦1《元史》卷60《地理志三》,中华书局1976年,第1451页。2王艳梅《亦集乃路的渠社》,《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第6期。3《俄藏黑水城文献》(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16~318页。3.事。承此。除至顺元年夏田分数4.秋田分数依式开坐前去5.亦集乃路总管府伏乞6.照验施行须至呈者:7.一

4、:至顺元年8.糜子柒分,粟柒分9.一:天历二年收成10.糜子伍分粟伍分11.一:比附上年秋田分数糜粟各增贰分12.右谨具13.呈14.至顺元年月15.河渠司官答乞押16.河渠司官帖灭赤押17.押押18.初十日押19.押20.皇帝圣旨里,亦集乃路总管府据21.河渠司呈市□□照□夏田蚕22.麦分数已行牒呈23.宪司照验,验满。今据见呈府24.司合行开坐牒呈,伏请25.照验施行26.开?27.右牒呈28.廉访司29.至顺元年九月吏侯押430.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格李31.蚕麦秋田32.知事常押33.经历34.押35.初十日36.押《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附录·叙录》载:“元

5、写本。卷轴装。未染麻纸。共3纸,纸幅57.7。高23.5,宽150.5。共32行,行15字。前楷书,后行书,浓淡不一。首残。前楷书16行,至顺元年(1330,文宗在位)河渠司呈亦集乃路总管府文,提及与上年天历二年(1329)相比,糜粟增收二成事。有司官答乞、帖灭赤等押印多个,后大字加写‘初十日’。4此处张国旺博士释读为“支”,但据《黑城出土文书》F270:W11文书,至顺元年时知事是常菩麟,与此文书中“知事常”相合;F270:W11文书中提控案牍兼照磨收发架阁为李仲义,因路总管府提控案牍一般只设一人,而时间相近,推断此文书中提控案牍兼照磨收发架阁也为李仲义,因此“支”字

6、似应释为“李”字。下行书9行,为同年九月宪司照验,又呈廉访司的加批,有吏侯某签押。再接行书4行批示,有‘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等字。并再次加写大字‘初十日’,有押印多个。行款、字迹乃5至押印与TK305呈文相似。”实际上连押印算在一起,文书共36行。文书第2行有“总府指挥”。“指挥”为元代公文的一种形式。《元典章·公规·行移》记载外路不相统摄正从三品于六品以下皆指挥,其四品于八品以下皆指挥。天历二年糜粟分别为伍分,至顺元年比上年即天历二年糜粟各增贰分,则第8行至顺元年糜粟收成都是柒分。元代公文起首语为“皇帝圣旨里”,第20行所缺内容为“皇帝圣旨里”;据上下文,第21行所缺

7、字应该为“河渠”。上述录文中径补。文书第24行有“牒呈”二字。《元典章·台纲·察司体察等例》载:“提刑按察司行移6与宣抚司,往复平牒,各路三品官司今故牒,回报牒呈上。”提刑按察司与各路总管府之间公文行移用今故牒,各路总管府回复提刑按察司公文用牒呈上,提刑按察司后改称肃政廉访司。亦集乃路为下路,总管府从三品,文书用牒呈正是总管府回报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的呈文。文书第28行有“廉访司”。肃政廉访司负有检踏灾害的职能。《元史·地理志》显示7亦集乃路属于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此处的廉访司当指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该件文书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